据法国广播电台引述香港《南华早报》7月14日报导,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Eric Zheng)表示,在艰难的商业环境中,外国公司在华投资必须谨慎行事,因为他们面临着来自本土创新型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由于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贸易关税担忧加剧以及国内消费的放缓,一些外国企业对中国大陆投资仍持谨慎态度。现在说「我想在中国投资」不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

郑艺以中国汽车行业,特别是顶级电动汽车制造生比亚迪为例表示,「包括美国公司在内的外国投资者必须更加挑剔。中国国内的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在中国有主要竞争对手,他们表现非常出色,竞争力很强,而且创新能力很强。」

郑艺的警告是在北京希望吸引更多外国直接投资(FDI)回归之际发出的。中国政府去年年底发布了24条经济改善指导方针,其中包括保证加强生物技术产业的研发、加快跨境数据流动、促进投资、发放商务签证和为外商提供税收优惠。

在旅游业低迷和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国一直在放宽外国人入境签证,作为吸引游客的魅力攻势的一部分。自去年12月以来,更多国家被纳入免签入境名单;最近,纽西兰和澳州公民获得了免签待遇。

然而,由于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贸易关税担忧加剧以及国内消费的放缓,一些外国公司仍保持谨慎。郑艺转述,「我们的成员当然对宏观经济环境感到担忧,但与此同时,他们仍然执着于中国。」

由于大陆国内需求疲软和经济放缓,1月至4月,外国对华直接投资同比下降27.9%。由于房地产行业的低迷和失业率继续给消费行为蒙上阴影,中国6月份的消费价格增长略低于预期,延续了一年多来的疲软态势。

郑艺说,「中国现在正进入一个不同的时代。它更加成熟,规模非常大,但指望它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是不现实的。企业需要适应这个新常态。」「现在说『我想在中国投资』已不再容易。其他国家和其他市场的增长速度更快,再加上中国国内的竞争,因此企业变得更加挑剔。」

中国欧盟商会会长延斯-埃斯克伦德(Jens Eskelund)也有同感。他说,投资者需要更多的保证,外国直接投资才会增加。他认为,「中国需要恢復人们对这个曾是投资首选之地的国家的信心和可靠性。」

报导引述欧盟商会的年度商业信心调查发现,将中国列为当前和未来投资首选目的地的会员比例降至歷史最低水平,分别为15%和12%。调查发现,企业正在将原本投向中国的投资转向被认为「更可预测、更可靠、更透明」的其他市场。

埃斯克伦德补充,儘管如此,中国仍然是一个「你必须参与」的大市场,一些老牌公司处于求生模式,而新公司则担心经济放缓。虽然中国政府宣布的政策措施和签证变化值得欢迎,这些措施必须得到彻底落实。

欧洲商会一半以上的会员表示,将在明年削减成本,其中四分之一计画通过裁员来实现,这将进一步加大本已紧张的就业市场的压力。

郑艺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市场饱和,尤其是在新能源等领域,自然会出现一个整合期。「好的公司肯定会生存下来,我们会看到整合过程很快就会发生,就在未来几年。」

#美国 #大陆 #企业 #商会 #地缘政治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