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信义区幼儿园性侵案件,社会譁然,但碍于法规,媒体报导不敢踩红线,朝野疾呼修法。民进党立委林月琴、靖娟儿童安全文教基金会前执行长今受访表示,揭弊型的报导,应该揭露学校名称与加害人,过去若是家内儿虐,报导住所与学校,很快就会连结知道哪个小孩,这十几年来,愈来愈多小孩送到幼儿园、托婴中心,不当对待的比例在成长,似乎没有警觉到此问题,媒体报导不仅可任地方政府有压力而认真查核,也可让家长即时止血。
针对儿虐事件报导,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障法第69条规定,宣传品、出版品、广播、电视、网际网路或其他媒体对下列儿童及少年不得报导或记载其姓名或其他足以识别身分之资讯。施行细则则明定「足以识别身分之资讯,包括儿童及少年照片或影像、声音、住所、亲属姓名或其关系、就读学校或其班级等个人基本资料」,近日各界议论,媒体报导受限,立意良善的法律恐成为加害者保护伞。
林月琴上月针对儿少权法第69条举行公听会,下会期将提案修法。至于修法方向,林表示,如果是属于揭弊型的报导,不是家内的不当对待,而是有第三方造成孩子受害,应该提供学校名称与加害人,国外是这样做,也希望卫福部制定相关例示框架,让媒体可以遵循。
她说,此案最早2022年受害家长有去找媒体,但媒体不能报导。事实上,媒体报导的有两个用意,其一是让地方政府紧张,有压力就会认真查核,第二是让其他家长知道,可以止血,否则持续让孩子待在幼儿园,就造成隔年20几个孩子受害,错失良机。
林月琴表示,一直以来对媒体报导开罚,但回顾2011年订定儿少权法,当时的确家内的儿虐不当对待的问题比较严重,只是现在2024年,这十几年来,政府政策都期待孩子要送出来,愈来愈多小孩送到幼儿园、托婴中心,不当对待的比例在成长,似乎没有警觉到此问题,使得法规没有调修。
林月琴指出,过去若是家内儿虐,报导住所与学校,很快就会连结知道哪个小孩,但现在是报导这家幼儿园,没有报导哪个孩子,现在是为揭发弊案,若幼儿园隐匿不当对待小孩,要去揭发,结果不能报幼儿园,这些案子就会石沈大海。
林月琴表示,2022年的案子,当时家长在社群媒体有提到,未引起广泛讨论,家长找媒体,媒体不能报导,加上教育局说查监视器没有看到,而不了了之;到了2023年揭发此事,第一波有6个孩子受害,媒体报导也很少,只有16则新闻。
林月琴还原说,当时加害人都否认,后来自己进到立法院,本来加害人羁押期满,要放出来,赶快开记者会,媒体扮演很重要角色,后来就延押了,媒体掌握第四权,让不当的事情被揭露。
她透露,自己在民间时就已经知道此案,就已经想处理儿少权法,后来进到立法院,又凯凯案,又性剥削案,非常忙碌,6月27日才开公听会,法条已经差不多完成,只是最后一次听民间与媒体的意见,下会期将提出修法。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