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或许曾被长辈告诫,用餐后30分钟内避免下水游泳,甚至还有家长警告,可能会因此溺水,但专家表示这其实是误解,比起饮食,专家更担忧民眾没有补充水份便下水游泳,这种情况下更容易脱水,导致抽筋。
美联社报导,根据医生的说法,用餐后,通常不需要等待30分钟才能游泳。
民眾会有等待30分钟的警告,主要源自于担心用餐后,血液会流向胃部而不是肌肉,导致溺水或在水中挣扎。
不过,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美国克里夫兰医院(Cleveland Clinic)医师巴吉特(Matthew Badgett)表示,即使是用餐后,人体仍有充足的血液流向肌肉。巴吉特高中时曾是游泳选手,他说比赛前,他习惯吃几根香蕉,以及补充水份或运动饮料。
事实上美国明尼苏达州梅约医学中心(Mayo Clinic)2018年也曾刊文澄清饭后30分钟不能游泳的迷思,急诊科医师博尼法斯(Michael Boniface)解释,以前的想法认为,当血液流向胃肠道、协助消化时,四肢的血液被抽走,可能让民眾感到疲惫或虚弱,进而增加溺水风险。
博尼法斯表示,事实上这样的想法并没有科学根据,饭后游泳可能会胃不舒服、胃抽筋或肌肉抽筋,但并不是特别危险。
巴吉特担心这些过去的古老警告可能会带来麻烦,强调游泳前补充水份非常重要,特别是大晴天,他说人们经常没有意识到在水中仍可能脱水,导致肌肉抽筋。
他说:「在水中时我们仍会出汗,只是我们没有察觉到水份流失。」
因此,对于一般休閒游泳的人来说,进食后跳入泳池或大海并无大碍;不过,若是要长泳或锻炼的人,可能需要让食物消化一段时间,以免抽筋,就像饭后我们会等待一段时间才慢跑,是一样的道理。
另外,巴吉特警告酒后游泳有风险。因为酒后往往更衝动、协调性较差,容易做出错误决定,当在海里面临强劲洋流或海潮时,容易引发问题,「你会变得不够敏捷」。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