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湾文献馆展品遭质疑真偽,艺术界:应建立艺术品通报系统,避免国立馆舍沦为洗白管道。(曾薏苹摄)
臺湾文献馆展品遭质疑真偽,艺术界:应建立艺术品通报系统,避免国立馆舍沦为洗白管道。(曾薏苹摄)

日前国史馆臺湾文献馆「倜傥笔墨.大师与大师的内心世界」特展,遭质疑展品真偽;艺科智库等多个艺术团体昨天召开记者会,痛批政府漠视,应建立争议艺术品预警及通报系统,正视其为重大经济犯罪,避免国立馆舍和公办场馆沦为偽作市场的洗白管道,让臺湾因此变成山寨艺术品流通的天堂。

独立策展人胡永芬指出,以他们过去对于常玉的研究、出版、展览等及过去二、三十年经验与相关常玉研究文献,归纳出常玉传世油画花卉有 133 件、油画裸女56 件、传世的油画作品二百余件不到三百件,就这些资料比对文献馆展内容可以明确的了解,这次展览二十件署名「常玉」的作品,国史馆展览竟然一次出现数十件贗品,如果是真品市值都在数亿臺币以上,而且几乎全都依样画葫芦假装是真品的双胞胎,实在是大胆粗糙且荒谬。

他说,且国立馆舍、官方馆舍、宗教团体,竟然被利用成为偽作市场公然洗白的管道,也有合谋国际诈欺行为之嫌。

视盟理事长何孟娟认为此事造成的负面效应令人忧虑,特别是臺湾进入美术馆时代,场地出租应有相对应的机制,以及严谨专业的展览规划和审鑑制度,成立顾问谘询会议,否则,对视觉艺术工作者和国家形象均有重大伤害。

画廊协会理事长陈菁萤提出三大亟需,包括建置《材料物质比对资料库》与《人才资料库》、建构鑑定与鑑价专业人员之职能标准、文化部应定期举行工作会议,政府对民间从事艺术品鑑定鑑价事务,应负有监管之责。

从事画廊业35年的耿画廊负责人耿桂英表示,臺湾的法律漏洞助长偽作横行,也让检举违法情事变得「无法可循」,这将使得臺湾变成山寨版艺术品的天堂,让发展已步上轨道的臺湾艺术产业倒退成第三世界。

国史馆与文化部今日未派员出席记者会,提出文字说明表示,针对特展可能涉及偽作展出争议,本馆深表遗憾,对社会大眾及艺文界亦感抱歉。本馆除责成臺湾文献馆发布澄清声明外,亦请该馆检讨相关作业疏失,目前相关行政调查程序尚在进行中,在检讨报告未完成前,未便对外发表评论。

#国史馆 #臺湾 #艺术品 #偽作 #常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