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20日报导,北纬48度线,4800多万亩耕地,农作物茁壮生长,这里是中国大陆最大垦区。北大荒集团赵光农场有限公司大豆地块里,搭载着光谱成像设备的无人机正在农田上空往復飞行。十几公里外科技服务中心,技术员郝思文坐在大萤幕前查看田间实况影像。轻点滑鼠,农田作物长势、病虫害等全部资讯便生成在一张图上。
「以前种地看天,现在种地看萤幕。」作为粮食生产国家队,北大荒集团将智慧农业应用到粮食生产全流程。
70多年前,近百万拓荒者陆续来到「北大荒」,在战天斗地中唤醒沉睡千年的黑土地。如今,「北大荒」已建成中国机械化、资讯化、智慧化水准最高的大型国有农场群,每年产出的商品粮可供应1.6亿人口。
黑龙江垦区坚持精细化种植,特色化种养。开展农作物种源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问题;加快建设一批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2023年北大荒集团粮食总产量达到455.89亿(市)斤,实现「二十连丰」;农业科技贡献率高达77.1%,居世界领先水准。
经过多年开垦,黑龙江垦区一度面临生态环境急转直下: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溼地面积逐年递减,北大荒集团树立新发展理念,採取工程、生物、农艺20项技术措施综合施治,加强黑土地保护。
稳住了生态修復的「基本盘」,一批精雕细琢的环保举措正在铺开。
在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有限公司玉米地块,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有限公司第四管理区主任齐利民用脚尖拨弄着地头的黑土说:「你看这土多松软,作物扎根好,渗水性也好。」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不断深挖绿色产能,减少化肥用量,垦区各地纷纷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进行粪肥还田。有机地块不能使用农药,就探索出一套物理除草法,除草率达90%。
「地力不同,肥料配方也不同。」在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赵新刚带领团队,正给每块土地按方配肥。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有效避免过度用肥,近年来土壤板结情况得到极大改善。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