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新冠就诊上周就诊2.6万人次,较前一周下降22%,连6周下降且创12周以来最低,预计再一周可脱离流行期。疾管署今天宣布,9月1日起,将修改病例定义,将原本中重症个案皆需要通报,改由只需通报重症併发症个案即可,至于公费药物开立条件不变。
疾管署今(20)日表示,考量多元监测方式已能有效掌握COVID-19疫情,为降低医院通报负荷,经谘询专家后,修订「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名称为「新冠併发重症」、通报时效为「1周内」。
另修订病例定义,调整临床条件为「发烧(≧ 38℃)或有呼吸道症状后14 日(含)内出现肺炎或其他併发症,因而需加护病房治疗或死亡者。」,并自今年9月1日生效。
疾管署说明,上周新增274例COVID-19本土确定病例(中重症併发症),较前一周新增347例下降,低于流行阈值,累积併发症中65岁以上长者占79%;另上周新增45例本土死亡病例,较前一周新增57例下降,累积死亡个案中65岁以上长者占90%。
疾管署指出,国内新冠疫情下降,将观察未来一周疫情趋势,如持续低于流行阈值将可脱离流行期,惟目前重症及死亡病例数仍多,须留意重症发生风险。
另依疾管署监测资料显示,近四周变异株监测统计,本土及境外病例检出皆以KP.3各占36%及27%为多,将持续监测疫情变化及变异株流行趋势。
疾管署表示,全球COVID-19阳性率于近期呈上升趋势,其中,欧洲、美洲及西太平洋区阳性率上升,东地中海区则为上下波动,部分国家如韩国COVID-19住院数呈上升趋势,美国阳性率持续上升,另俄罗斯、希腊及中国大陆等国家之病例数亦处高点。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显示全球近28天(6/24至7/21)期间,与前28天期间相比,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30%和26%。于7月下旬(7/15至7/21)之全球主要流行变异株KP.3、JN.1、KP.3.1.1、KP.2占比分别为29.4%、25.7%、18.6%、12.8%,惟尚未增加疾病严重度。
疾管署提醒,国内疫情虽降,但重症死亡风险持续,且国际新冠疫情仍呈上升趋势,民眾如有出国旅游计画,建议儘速接种新冠XBB疫苗,以获得保护力,并落实勤洗手、出入人多拥挤或空气不流通场所佩戴口罩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如出现发烧或咳嗽、流鼻涕、喉咙痛等疑似症状,可先使用新冠家用快筛试剂,并于就医时告知快筛结果以利医师诊断。此外,呼吁感染后易併发重症或死亡之65岁以上长者,如已接种1剂且间隔12周(84天)请再接种第2剂,提高保护力,抵抗疾病威胁。接种院所资讯可至疾管署官网「新冠/肺链疫苗专区」查阅。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