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灾害防救功能,我国订有「灾害防救法」,但并未纳入「高温」,「相较地震而言,全世界因为高温更多人死亡」,有学者表示,高温伤害像是温水煮青蛙,若要防止灾害除了不应只有后端的多喝水、补充电解质,更应从前端的国土规划、都市设计来做,且更要用「全灾害」概念来看,而不是由单一部会来处理。
近日高温频传,天气风险公司经理李知航说,以过去30年资料来看,台北、台中及台南年均温提高约1.5度,以大于36度的高温日数来看,台北2020年达60天,以TCCIP(台湾气候变迁推估资讯与调适知识平台计画)资料长期趋势更会越来越热,无论是达成巴黎公约情境与否,温度皆会上升。
铭传大学建筑系教授王价巨表示,高温热浪死亡族群多为劳动者或特殊需求民眾,而如台湾等岛国受到气候变迁影响更大,不应只是从末端的多喝水防止,应从前端的都市规划、都市设计做起,如留出风廊、绿地等,除此之外,更要用「全灾害概念」来看待,而不只是由单一部会来处理,目前高温已为灾害等级、未来会走到耗竭,希望不要走到灭绝。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