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瑞雄受访谈及,面对客户提出新需求,若公司本身技术不够、认为自己有所不足,当然就要往学界找答案;另一方面,学界的老师们比较前瞻,经常参与国际研讨会,广度比业界多,可以开发为机器加值的技术、产出新的设备,这也是业界与学界互动的模式之一。
严瑞雄提醒,有些中小企业遇到问题时就直接找学界,要求学界在很短时间内解题,如此互动方式恐怕不适合,可与学界就「未来1、2年会用到的」、有前瞻性的项目进行合作,而不是「师傅解决不了就问老师」,想要找老师马上得出答案,这是不可能的。
严瑞雄说,不管是软体或硬体,当企业越前瞻、越往前面做,就会需要这些东西,可能2、3年后变成商品的一部分,且一直与学界互动,也会多出一些触角。
对于产业关注的人才议题,严瑞雄表示,当学生们在学校研究过各种东西,例如参与与企业配合的计画,企业便可提前与人才做互动,「这是我们比较希望的人才,因为他们在研究的东西,就是业界要的」,以此也可避免「学非所用」的状况。
国科会也说明,产业面临激烈国际竞争,唯有透过产学研紧密合作,发挥学界丰沛的创新研发能量,将学界研发成果导入产业应用,同时培育高阶科研人才,以提高业界的自主研发能量,藉此带动百工百业发展。
国科会表示,本次联展充分展现学界科技创新研发、国研院平台技术加值服务以及工程科技推展中心产学媒合等力量,加速学界研发成果落实产业应用,共同建构智慧机械创新生态圈,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提升国家竞争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