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乡在农历7月有特殊的「细人普」仪式,因担心小孤魂在中元普渡抢不赢大鬼,为此北埔人在农历7月29日会为幼魂准备祭品普渡,北埔乡长庄明增延续传统也翻转传统,办理「细人普」活动,设计出不一样的儿童节,也传承北埔人的慈悲胸怀。
「细人仔」为客家话「小孩」之意,「普」则是普渡,意指为幼灵办理的普渡,庄明增解释,早期民眾担忧小孤魂在中元普渡期间抢不赢而饿肚子,因此农历7月29日这天,特别为幼魂准备祭品普渡。
根据文史工作者姜信淇先生的访调,此普渡传说与北埔姜家的姜振骧伯母有关,乐善好施的姜夫人在一次义民普渡过后,半夜听到小孩子的哭声,经过问神卜卦后才知道,原来是幼魂在普渡时抢不到食物才会哭闹,因此在姜家的领头下,每年于农历7月29日,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贡品普渡,慈天宫前广场也有普渡仪式。
这种普施幼魂的仪式,北埔人称「细人普」,意在祈求乡境的平安。庄明增解释,以往细人普供桌上,常见在地师傅精心制作的「看碗」、「看果」,小小碗盘盛装以水果、肉品、麵粉等捏制的传说故事人物、动物、玩具等,专为「孩童」所设计的贡品,其装置艺术手法细致,可看性极高,是细人普的一大亮点。
庄明增说,办理细人普,除了期望传统祭典不要为人所忘记以外,更希望大家能更深入了解客家文化,打破禁忌,鬼月也可以是慈悲和欢乐的。
★《中时新闻网》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