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福部今年4月预告《社会救助法》修正草案,收入认定与户籍地申请资格却照旧,引起争议,预告期间共26个机关、团体提出意见。卫福部预计今(4)日下午召开首次研商会议,今天上午人民民主党和兴隆会所社工团队,到卫福部门口举牌抗议,批评研商会议闭门进行,未邀集相关团体参与讨论。

人民民主党专员许雅婷表示,社救法草案预告后,共26个团体提出意见,但卫福部今召开首次协商会议,却没有对外公开,也未邀齐当时提出意见的诸多团体,只开放特定少数团体出席,讨论沦为形式。

人民民主党等民团4日到到卫福部抗议,指出卫福部今年4月公布社会救助法的修法草案,预告期仅1个月、未根本面对导致弱势者致贫的结构因素,仍维持关键造成贫穷黑数的「虚拟收入计算」与限制户籍地申请等资格,缺乏脱贫制度的整体观点。(王英豪摄)
人民民主党等民团4日到到卫福部抗议,指出卫福部今年4月公布社会救助法的修法草案,预告期仅1个月、未根本面对导致弱势者致贫的结构因素,仍维持关键造成贫穷黑数的「虚拟收入计算」与限制户籍地申请等资格,缺乏脱贫制度的整体观点。(王英豪摄)

许雅婷说,虽然昨晚向卫福部主动报名后,社工司司长苏昭如同意让人民民主党参与会议,「但其他不知道消息的团体怎么办?这仍是闭门会议」。

许雅婷指出,依现行制度,一般民眾在申请补助时会被假定有劳动力,即便没有工作,在申请时仍会被计算「虚拟收入」,非典型就业民眾的收入计算也有争议,导致不少人无法申请补助,广大贫穷黑数被忽略,「失业是结构性问题,却被转嫁于个人承担」。

另外,社会救助及社工司推动「脱贫自立3+1」,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民眾,接受职训后找到工作,或参加脱贫措施增加的收入,可以不必计入家庭总收入及家庭财产,最长3年,评估有必要者可延长1年,以累积财产、稳定就业,达到自立脱贫目标。

但许雅婷强调,有些人工作变动大,或无法找到全职工作,收入不稳定状况下,希望政府能针对个案实际状况,提供更弹性的调整,而非限定在「3+1」范围内,例如减少补助但拉长时间;并且参考部分国家「经济自立期」的概念,在子法中订定相关计算公式与系数。

许雅婷说明,今日会议待厘清5大议题,包括是否取消虚拟收入、由居住地或户籍地申请审核与拨付补助、家庭财产是否扣除申请人本人自住房屋、应计人口是否仅列同居共财亲属,以及是否订定游民专章。人民民主党呼吁,卫福部应广邀曾提出意见的各团体,并持续召开研商会议,寻求基本立场的共识。

#社会救助法 #卫福部 #草案预告 #抗议 #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