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蜂为植物授粉的重要推手,但随着大眾对高山蔬果的需求渐增,农地开垦及农药化肥的使用,使得蜂群遭受严重威胁,族群繁衍不易,连带造成农作物歉收。雪霸国家公园管理处积极推动生态旅游培力,自2020年起与白兰部落合作进行野蜂族群復育,传承自泰雅耆老的智慧加以国内外经验的揉合,成果丰硕,成功復育野蜂产业。
日前,雪管处、白兰部落永续发展协会及农业部苗栗区农业改良场,在新竹县五峰乡的蜂富养蜂场举办「守护中海拔泰雅野蜂计画」成果发表会,邀请部落居民观摩结合传统与现代的野蜂诱养成果、聆听多功能蜂箱的演进,并体验野蜂蜜与义大利蜂蜜之差异,进行蜂蜡周边商品制作、品嚐在地蜜源植物的低碳饮食料理,体验泰雅族人与野蜂之间的饮食文化。
白兰部落位于新竹县五峰乡中海拔地区,生态丰富,为泰雅族传统生活领域,先民自古即有诱养野蜂的文化,为延续及保存过往的生活智慧,雪管处与协会特别选定生态良好无农药污染的4个区块进行野蜂诱养,以部落内具相关经验之长者传授传统养蜂知识,并进行蜂箱改良、野蜂习性观察纪录及养蜂经验分享,期能凝聚与扩大文化传承的共识,促成白兰部落好生态、好生活与好生产的永续发展模式。
负责野蜂生活史调查的李永富表示,台湾本土的野蜂(东方蜂)与一般蜂场所饲养的义大利蜂(西洋蜂)习性上大有不同,海拔分布广泛、喜採多样化的蜜源,营养价值更高。但是产量少、对环境敏感、受到惊扰容易逃蜂也是其特色,因此,如何创造野蜂喜爱的环境,避免逃蜂,协助族群度过蜜源少的冬季与巢虫肆虐的夏季是诱养野蜂中最须克服的难题
另,养殖密度也不宜过高,避免蜂群因蜜源不足而互相攻击造成死亡,严重者甚至灭群,需要考量周边环境的承载量。在雪管处辅导与多年经验的累积,部落养蜂者已能掌握住要领在未来,会进一步研究蜜源种类,加深人与野蜂的连结。
雪管处表示,国家公园致力于保育推动,而野蜂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守护野蜂族群的稳定也是保障了动植物的生存权,维护了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丰富了部落推动生态旅游的元素,感谢白兰部落参与族人对环境的重视与努力,并期许透过这样的经验交流,能唤醒更多人对环境议题的重视,齐心守护自然生态。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