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法庭今针对死刑释宪案,作出判决,认为死刑合宪。国家人权委员会表示尊重,对此判决结果影响台湾人权进步发展感到遗憾,但「人权是永远的追求」,国家人权会持续投注心力于防制酷刑、改革监所处境等司法人权。

人权会表示,台湾经过38年从威权体制迈向自由民主的艰辛进程中,由人民共同努力,透过法律制度的改革、社会运动的浪潮,及对国际人权规范的致力实践,已逐渐展现出对人权保障意识的提升与深化。

人权会说,台湾社会对于死刑存废问题上,长期存在重大争议。然而,台湾社会长期维持极高比例的民意反对废除死刑,是基于「为受害者伸张正义」及「乱世用重典」等重要社会文化背景。但是,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实践经验已经显示,死刑在刑事制度上看似为被害人家属及社会营造出犹如「替天行道」般的司法正义,实际上却无助于犯罪过程的真相瞭解,也无法带来更深层次的正义与补偿需求,更无法有效预防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

人权会认为,刑罚的吓阻力应建立在周全的法制教育及公平审判,同时,产生犯罪行为的社会环境本身也有相对的责任。更何况,即使科学已经高度发展,司法侦查与审判的知识、技术与工具有时仍难以全面厘清案件现场的真相,从而造成误判与冤案。

人权会强调,废除死刑已经成为人权保障的主流趋势,全球约四分之三的国家废除死刑。截至2024年8月,共112国完全废除死刑、9国废除普通犯罪死刑、23国实质上废除(即过去10年均无执行死刑)。联合国大会也从2007年至2020年通过8次决议,疾呼各国暂停执行死刑,并朝向全面废除死刑进行。越来越多的国家已选择放弃这一无法逆转的终极惩罚,展现对人权保障价值的坚持。

基于对人权价值之坚持,台湾已将联合国9大人权公约陆续国内法化,各级法院的判决也多有引用及参採相关国际人权规范。此外,政府须检验、实现以修復式正义为价值的完整制度,回应并弥补被害人家属,让加害者终身承担责任,并积极与社会各界沟通,寻求改变「应报式正义」与「赔偿式正义」等传统思维。

国家人权委员会衷心希望,国家应在充分尊重生命权及人性尊严的前提下,修復因犯罪造成的创伤,以守护在黑暗中期盼正义的被害人家属,使每个人的权利及尊严都能获得应有的保障。

#国家人权会 #废除死刑 #正义 #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