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防汛指挥部称,截至20日上午,全市平均雨量为73.28公厘,最大小时雨量是浦东泥城公园气象观测站116公厘,浦东泥城和奉贤四团两个测站6小时累计雨量超过300公厘,分别打破浦东和奉贤歷史记录。暴雨后部分路段积水严重,黄浦江超过警戒水位。
接连袭向上海的颱风,宣告「魔都结界」已不存在。中国气象热带气旋数据中心统计,1949年以来75年间,上海曾受到11个颱风袭击,其中,有7个发生在近10年内。
上海市气象局服务长邬锐表示,「魔都结界」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不过确有一些客观因素, 使得颱风很少在上海登陆,其中有一条是「从上海的地理位置来看,上海是处于北和南之间的一个点,一般来说,颱风在上海以南都会转向或者直接登陆。」
据中国气象局资料,颱风路径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副高)影响,有的沿着副高西行,有的在副高的转角处转弯而北上。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武亮说:「副高就相当于一堵墙,如果堵在上海附近,从南边海上来的颱风,就会沿着副高的南侧,一路向西运动影响上海,这种情况下颱风很难在海上穿过副高向北走。」在正常情况下,副高在 7、8月底移至最北,位于北纬30-35度的范围内,这恰好将处在北纬31度附近的上海囊括在内。
然而,随着全球变暖加剧,颱风正向北移。
上海市气象局发表一篇科普文章指出,统计数据表明,1979-2018 年,西北太平洋上颱风的整体活动范围每10年向北移动约78±31公里,不仅颱风的平均生成位置北移,颱风达到生命周期中最强强度的平均位置也明显北移。
据中国气象热带气旋数据中心统计,从1954年至2023年,全中国每10年的颱风数量均无明显变化,但上海、山东、辽寧这三个长江口及以北地区,最近10年(2014-2023年)一共被颱风登陆11次,而此前数量最多的10年(1964-1973 年),颱风才登陆了5次。
值得一提是,在颱风北移之余,登陆中国大陆的超强颱风也在增加。歷史数据显示,在中国登陆的热带气旋中,超强颱风占比呈波动上升,其中,1974年-1973年、2004年-2013年和2014 年-2023年这三个10年的超强颱风占比超过 1.5%。最近10年,超强颱风的占比骤升至 5.31%,较前一个10年增长 3.57%。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