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学习国字时,都是先从注音符号开始认识音调,之后才会慢慢进阶到各种国字。一位男子近日翻看小学课本时发现,注音符号的顺序跟小时候学的不一样,介符「ㄧㄨㄩ」被移到符号表的最后面,贴文曝光后引发热议,不少人都坦言,小时候学的注音顺序是「ㄧㄨㄩ」在声符、韵符中间。
原PO在Dcard发文表示,最近他翻看新版的学校课本,没想到介符「ㄧㄨㄩ」不是在符号表的中间而是最后面,跟他小时候学习的顺序不一样,忍不住好奇询问,「请问现在教育部ㄅㄆㄇ注音顺序有变?!」
对此,许多网友纷纷回应,「我学ㄧㄨㄩㄚㄛㄜㄝㄞㄟ⋯⋯」、「一直以来都有两种版本…」、「我小时候就有两个版本了,不过我比较喜欢一ㄨㄩ在中间的」、「31岁了还是无法搞懂顺序」、「我还记得巧连智里面的注音符号歌怎么唱」。
有内行人则分享,「1919年颁发ㄦ在最后面的版本(这时注音符号有ㄪ、ㄬ、ㄫ,没有ㄜ);1920年增加ㄜ;1928年把ㄧ、ㄨ、ㄩ改到ㄦ后;1932年废除ㄪ、ㄬ、ㄫ,即现今注音符号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