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4日举办「作伙学:学习歷程檔案审议计画、大学招生专业化发展调查计画」研究成果发表会,由高等教育司司长廖高贤(见图)主持。(陈俊吉摄)
教育部24日举办「作伙学:学习歷程檔案审议计画、大学招生专业化发展调查计画」研究成果发表会,由高等教育司司长廖高贤(见图)主持。(陈俊吉摄)

教育部次长叶丙成日前表示,申请入学时,教授不会因为学生参加过大学科系营队就加分。但教育部委托中山大学进行的调查显示,在申请入学时,教授重视学生参与活动的经验,如果在备审资料中呈现活动后的成长及反思,则会产生作用。叶丙成说法跟教育部调查结果显然有所衝突。

教育部委托中山大学办理「大学招生专业化发展调查计画」,从全国参与大学申请入学招生学系中,以18个学群进行分层抽样,访谈书审教授约160位,以了解大学端对于招生审查资料的看法与重视面向。

这项计画的协同主持人、中山大学教育所教授施庆麟表示,校系申请入学第二阶段书审占比逐年提高,113学年多数校系的书审占比为30至39%间,显示学习歷程有助于大学选才。111至113学年书审教师审查件数的中位数分别为60件、45件、46件,单位审查时间的中位数为13分钟、15分钟、14分钟。

此外,叶丙成日前在脸书发文表示,大学科系营队是由大学生系学会所举办,要帮助高中生认识该科系,并带有部分玩乐性质,大学教授不会因为高中生有参加自己系学生办的活动就加分。之前潘文忠当教育部长时,就发文给各大学,若学生办的营队涉及学檔的「准备或充实」,将不得收费与发放证明。

不过根据施庆麟团队所做的调查,书审老师的审查重点为个人能力表现、多元表现、申请动机,以及书审资料与准备指引相符程度等四个面向,其中在多元表现方面,老师看重学生是否有展现多元能力、竞赛表现及活动参与经验。

参加大学科系营队对于申请入学有没有帮助?施庆麟说,申请入学多元表现方面,老师看重学生的活动参与经验,但学生只是在备审资料呈现参与多少次活动,这就没用,如果可以写出参与活动后的成长或反思状况,则会发生作用。

叶丙成的说法现然和教育部的调查结果相衝突,教育部高教司长廖高贤说,学生希望藉由多参与营队活动来提升书审分数,根据实际调查,两者没有直接相关。而如果参与活动后素养提升,则会成为审查判断的依据。

#教育部 #中山大学 #申请入学 #叶丙成 #大学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