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古坑气象站今(26日)启用,是中央气象署「一县市一气象站」目标的最后一站;立委刘建国致词颇有微词表示农民看天吃饭,为何古坑会是最后一站?到底有无把农民的需求放心中?农人若无法妥善种植,气象署是难辞其咎的。
气象署指出,随经济发展民眾对于气象防灾资讯的需求提高,考量全台25个气象站分布不均匀,并非每一县市都有气象站,10年前开始构思调整,2012年把台东成功气象站搬迁到桃园新屋,2020年把梧栖气象站搬迁到彰化田中,2024年把苏澳气象站搬迁到苗栗后龙,古坑气象站是最后一块拼图,台东大武站人员搬迁到云林,大武站改为自动监测站。
气象署表示,古坑气象站自2018年规画,2019年获行政院核准,农业试验所云林县花卉试验分所移拨土地作为预定地,期间因歷经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物价上涨等波折,标案例经13次流标,直到第14次才顺利发包。
气象署表示,为成立古坑气象站,去年12月拜访云林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这也是该署第一个合作的县市,希望在气候变迁下,短期之内就能够提供气象资源服务,未来也会结合农试所的研究与经验提供技术服务以减轻农民灾损。
根据气象署规画,古坑气象站的特色及愿景是协助地方农业发展,农业、花卉跨域合作,在文化观光上提供休憩气象服务,以及协助环境及产业永续发展。
不过立委刘建国致词不留情面说,凯米颱风在云林县造成7亿多元农业灾损,名列全台前茅,为何最后一块气象站拼图是在古坑?他不知道气象署的经费安排、执行到底有没有把农业放在心中,最后才把大武气象站搬迁到古坑,如果气象无法及时应变,农人无法顺畅种植,气象署难辞其咎。
刘建国表示,如果选择都会先设他没意见,但面对极端气候及温室效应,古坑不应是最后一个气象站,如果将来台湾没有平稳的蔬果可使用,气象署要如何交代?他很抱歉启用日应该是要讲「好气象」的话,他只是如实呈现心中想法。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