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台南、基隆庙口都有台湾传统美食「鼎边趖」,传统作法是把在来米浆加热凝固,搭配其他食材煮成汤食,深受不少台湾民眾喜爱。但不少人都把鼎边「趖」念成「ㄘㄨㄛˋ」,近日就有网友拿出国小教材,文章中标注的拼音为「ㄙㄨㄛ」,网友看到后也忍不住惊嘆,「好特别的读音」。
原PO在Threads上秀出一张照片,课文名称为「台湾美食诗选-鼎边趖」,他还表示,冷知识鼎边趖的「趖」念「ㄙㄨㄛ」,但自己从小到大都念鼎边ㄘㄨㄛˋ。
独特的念法让网友也震惊,纷纷留言「好特别的读音」、「从小到大念错了30年」、「过去都有边读边,但看到也有人写『锉』」、「整篇应该可以用台语,注音只是考试,给老师打成绩用的」、「用台语发音比较像是ㄙㄜˊ」。
此外,还有人解释,「鼎边趖」,台文写做「鼎边趖 tiánn-pinn-sô」,为基隆的一种小吃。字面意思为在锅边扭来扭去,源自小吃的制作方式。教育部台语辞典则指出,鼎边趖是一种小吃。以麵糊在热锅上急敷,随即将薄糊取上,切成长条状,再加入葱、姜、鱿鱼、香菇、金针、肉等煮熟即成。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