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指出,货币互换机制主要是为满足特定国家对美元流动性的需求。目前仅有欧洲、日本、英国、加拿大及瑞士等五个与美国关系密切且其货币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央行,与Fed签署了常设性Swap机制。其他国家曾于疫情期间与Fed签署暂时性Swap,但该机制均已到期。
根据Fed公布的资料,至今仅欧洲央行与日本央行动用了该机制,且总额不到2亿美元。
央行进一步说明,我国取得美元流动性的方式完备,包括透过Fed的「外国及国际货币当局债券附买回交易」(FIMA Repo Facility),利用持有的美国公债作为抵押品借入美元。此外,央行还可透过债券附买回融资机制以及新臺币与美元的互换操作,为国内金融机构提供充足的美元流动性,目前承作余额约800亿美元。
央行强调,由于外匯存底充裕且相关机制健全,现阶段无需与其他国家央行签署货币互换机制。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