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根据「国家语言发展报告」及文化部补充国家语言书面建议用语相关原则,9月底将「闽南语语言能力认证考试规费收费标准」正名为「台湾台语语言能力认证考试规费收费标准」。文化部次长李静慧今天强调,台湾台语的命名是将台语视为专有名词,不是指涉台湾的所有语言,也没有侵犯台湾其他语言併存地位的意思。
为展现国家语言推动一致性,行政院2022年发布「国家语言发展报告」函示,未来国家语言发展报告或其他文书资料,应参酌「国家语言整体发展方案」书面用语有关规范,优先使用「台湾原住民族语、台湾客语、台湾台语、马祖语、台湾手语」。
文化部今年补充有关国家语言书面建议用语使用原则,「优先使用」是未来同一文件中,为求一致及整体性,可参照使用建议用语包含台湾原住民族语言、台湾平埔族群语言、台湾客语、台湾台语、马祖语、台湾手语。
文化部次长李静慧今天在立法院内政委员会指出,书面用语名称并非仅建议「台湾台语」,而是并列台湾台语、台湾客语、台湾原住民族语、台湾手语等,本在呈现「台湾各族群的母语都是台湾的语言,台湾语」,全数的语别冠名台湾,没有谁独占台湾的问题。
她说,文化部理解部份族群成员的忧虑,也乐见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台湾人」,所说的语言都是「台湾的语言」。
李静慧强调,语言名称前面的「台湾」,没有排除任何族群的问题,而且依照文化部语言调查,大多数使用者认同名称为「台语」,台湾台语的命名是将「台语」视为专有名词,并非指涉台湾的所有语言,台湾台语也是国家语言之一,没有侵犯台湾其他语言併存地位的意思。
客委会主委古秀妃则表示,依照文化部调查,大部分人自称所说的holo话为台语,基于名从主人,客委会尊重各族群对自己语言的称呼,也尊重所有族群对于他族群的称呼;原民会主委曾智勇表示,各族各有歷史,其用语应如何被称呼,原民会敬表尊重。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