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看守协会等多个环团调查发现,我国过去10年平均每年进口24.4万吨废塑胶,其中以日本最大宗,占进口总量约5成,去年台湾则接收近2成的量,然目前国内废塑胶回收率不到3成,剩余7成恐都送入焚化炉、制成SRF或露天燃烧、随意弃置,呼吁政府让废塑胶再生业者拥有合理价位的料源,就不用从国外输入废塑胶,并推动产品循环再利用体系,避免废弃物再被焚烧、掩埋。
看守台湾协会、台南社区大学及荒野保护协会今天举办记者会指出,台湾容许废塑胶以产业用料名义自由输出入,2021年至2023年间平均每年进口24.4万吨废塑胶。
环团细看去年进口纪录,前5大输入国为日本、菲律宾、美国、泰国、英国,占总量8成5,尤其日本去年60.6万吨废塑胶出口,台湾接收18.9%、约11.5万吨,其中5分之1、2.3万吨是对环境生态与健康威胁甚剧的3号塑胶PVC。
环团也根据环境部资料指出,国内具备进口废塑胶资格业者为425家,量能远超国内废塑胶回收再利用量,再加上可回收再利用的同类业者,共460家,然只回收我国不到3成的废塑胶,由于收集、分类体系不健全,加上部分塑胶无法回收,剩余7成以上被送入焚化炉或制成SRF,甚至被露天燃烧、随意弃置。
台南社大环境小组研究员林政翰说,团队曾在台南后壁农田旁发现废塑料堆置,其中有来自日本的饮料包膜,甚至有太空包放到破损、露出混杂废塑胶搅碎料,恐已散布到环境。
他强调,进口废塑胶不见得是产业用料,不论是偷偷拿去制成SRF,或非法弃置、露天燃烧,都造成我国环境负担,呼吁环境部取消废塑胶的产业用料资格,财政部则应针对进口废塑胶加徵关税。
看守台湾协会表示,据了解,国内具回收再利用价值的废塑胶来源有限,即使因为中国大量倾销,塑胶再生粒料市场价格下跌,但仍要与同业抢购废塑料,购料成本并未降低,致利润微薄,已有数个废塑胶制粒厂撑不下去而关厂。
看守台湾协会表示,政府应落实生产者延伸责任,健全资源回体体系,让末端的废塑胶再生业者有合理价位的料源,不用从国外输入;荒野保护协会则呼吁,政府应建立新的经济模式,例如让产品循环再用的租赁系统、便利的产品维修、产品材质单一化、建立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等,不以废弃物焚烧、掩埋作为最终解决方案,真正处理上述问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