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狩猎时有误击伤人,本月中旬花莲卓溪乡部落23岁马姓青年入山狩猎,却不幸遭同在山区狩猎的苏男误击身亡。县议员傅国渊、魏嘉贤今在议会建议狩猎入山前向警察机关登记,掌握人数与位置,也可利用科技配戴警示系统,两方猎人靠近时发出震动警示,提高警觉;县府原民处长督固.撒耘回应,将与原民会及警察机关探讨,避免误伤。
花莲县议会今天进行原民处等局处工作报告,县议员傅国渊、魏嘉贤先后发言关切,傅国渊说,23岁的马姓青年狩猎时,遭到同样在山区狩猎的原民族人误为「山猪」,因此开枪误杀,而猎枪、狩猎等都与原住民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是不是该建立通报机制,跟派出所登记,掌握知道山区有多少人,或用电话、简讯通知,提高警觉。
傅国渊建议,也能透过科技系统等,希望让族人狩猎时候能有多一点讯息,在这个地方有多少人在打猎,猎人就会特别小心,「开枪的时候就会更注意打的是山猪还是人」,不要让悲剧再发生。
魏嘉贤则强调,除了认为要建立通报方式,入山打猎先到当地派出所登记,明确知道多少人入山林狩猎,也认为可以利用类似餐饮业叫餐系统「震动」警示器,当双方猎人靠近一定距离时,就会发生震动提高警觉。狩猎是原住民传统领域生活模式,希望政府利用科技方式协助。
督固.撒耘强调,通报、枪枝管制权责在警政单位,基于原住民狩猎生活安全,会报到原住民族委员会研商或宣导,对于利用高科技管制,也会跟原民会或警政机关探讨,怎么进行比较恰当。
原住民上山打猎却误伤人类案件未间断,秀林乡太鲁阁族猎人协会理事长帖喇‧尤道受访表示,建议集体狩猎,互相照应,开枪前务必提高警觉,避免误伤,他说,原住民的狩猎文化是神圣化的民族传统惯习,深信祖灵会为猎人祈福,护佑每一趟猎程都能平安,但族人也必须要认识自己的狩场、山林,以免发生憾事。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