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7岁林先生,职业是厨师,今年1月中发烧到38.1度,有畏寒现象、轻微腹胀,症状越来越严重,就医后竟发现肾功能严重衰竭,已经到要洗肾程度,同时有泌尿道感染、低血压、肝功能异常、肺水肿併发急性呼吸衰竭,病危住进加护病房。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感染科主任王登鹤指出,林先生平时在其他医院追踪肾功能都正常,但这次肾功能迅速恶化,加上发烧、肝功能异常,怀疑可能是「鉤端螺旋体」感染,因此迅速替他施打抗生素、插管使用呼吸器及洗肾透析。数日后患者症状逐渐改善,肾功能也恢復正常,抽血检查报告证实是鉤端螺旋体感染。
王登鹤说明,感染鉤端螺旋体,临床症状会出现高烧、全身酸痛、乏力、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严重可能併发肺出血、黄胆、胸膜炎和肾衰竭,且有致命可能,死亡率高达5~10%。
王登鹤说明,鉤端螺旋体为细杆状螺旋型,主要宿主包括鼠、犬、猪、牛、羊、马等动物,为人畜共通病,被归类为第四类法定传染病,好发于热带地区,以中国大陆、韩国及东南亚病例较多。
鉤端螺旋体病的传染途径,主要为接触感染,病原会存在于动物的肾臟或生殖器官中,造成慢性感染,进一步污染水源、土壤等周围环境,再伺机经由动物皮肤伤口、结膜与被污染尿液或食物接触而感染宿主。皮肤有伤口、戏水、接触囓齿动物的人较易被感染,好发于农夫、渔民、厨师、食品加工工人、污水垃圾处理厂工人等族群。
疾管署统计,今年累计至8月,全台共33人确诊鉤端螺旋体病。王登鹤表示,鉤端螺旋体感染在台湾不常见,容易被医师轻忽,建议应将发烧、肢体疼痛、合併黄胆或急性肾衰竭的病人,列入鉤端螺旋体感染鑑别诊断,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导致病人死亡。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