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别忘了充电。《今周刊》选出近期出版的三本投资好书,包括大学教授周冠男阐述ETF投资术,达人「雷老板」、「股市隐者」分享自身于波段与价值投资的心法,以不同面向提供投资人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大学教授周冠男》

不迷高股息 买市值型ETF长抱就对了

《长期买进》是政大商学院副院长周冠男新着,除了分享他对市值型ETF的长期投资心得与学理依据,同时也点出投资人的诸多迷思,是兼具理论、观念与实用性的好书。

周冠男指出,从多项实证研究与全球股市一百多年的发展都可证明,股市长期趋势向上,即使遇到经济大恐慌、金融海啸等重大股灾,股市随后仍能持续创高。依据这些实证研究,「买进市值型ETF并长期持有」,让资产随着股市成长而增值,就是他的投资金律。

从元大台湾五○(0050)在2003年6月挂牌起,周冠男就陆续分批买进,加上更早就持有的美股SPY(追踪标普五○○指数的ETF),以及替代银行活存的短天期债券ETF,20多年来总报酬率超过300%。

周冠男表示,这句金律「知易行难」,买进容易,但选对商品并长期持有,其实远比想像中困难。

领息再投入 资产才会成长

他认为,投资的目的在追求总资产的成长,成长来源包括资本利得与股息收益,「其中,又以资本利得为主。」所以市值型ETF是最适合持有的商品;但近年来台湾的投资人却对高股息ETF情有独锺,「因为『感觉』它可以带来稳定配息,」但这些配息的钱还是来自于股票的价值,「左手换右手,总资产并不因配息而增加,或增加幅度其实不如市值型ETF。」

在长期投资的过程中,领到的股息要再投入本金、继续投资,才能享受复利带来的增值效应,而这也是许多只求「稳定领息」投资者的另一问题,「拿到股息后,如果花掉、不再投资,资产就更难成长。」此外,台湾的税负制度对领股息者也不利,尤其是高所得人士。

周冠男的建议是,高股息ETF不是不好,但不适用于所有人,「需要稳定现金流、且具税负优势的退休族,相对比较适合。」此外,最好选择「不领股息、直接转入本金再投资」的方式,强迫自己再投资。

至于近期因价格跌跌不休引发讨论的债券型ETF,周冠男认为,这是台湾投资人的另一个迷思,「在债市想追求资本利得、却在股市想保守领息?这种想法对应到投资世界的原理,刚好颠倒。」对他来说,债券是防御性的金融商品,用来规避景气与股市下跌的风险,目的是「资产配置」。

至于资产配置的股债比重,周冠男认为,用年龄作为配置比重只是一种简单的判别法,每个人情况不同,同样是60岁,若还在工作、有收入,债券比重可以不用太高,「占总资产的1、2成就够了。」但若已经退休,债券的比重才需要调高些。

存债券ETF 胜过钱放银行

「很多理财专家希望活存帐户内保留6至12个月的备用现金,这在以前高利率时代或许是对的,但现在银行利率低,又有了债券ETF,你该有更好的选择。」周冠男的作法是,将大部分银行存款转到波动较低的短天期(1至3年)债券ETF,「波动度低,又有比银行更高的利息。」除了应急备用,当股灾发生时,通常债券价格会上涨,这时不需要卖出股票部位,卖出债券ETF就可以了。

简单的投资组合,带给周冠男的报酬率看似不够亮眼,但他专注在教学、研究的本业,不用浪费时间在研究个股、寻找买卖点,长期下来财富也能稳健成长,「专注本业、稳健理财,这是所有投资人、尤其是想累积资产的年轻朋友与小资族,都应该致力完成的人生目标。」

(图/今周刊提供)
(图/今周刊提供)
文章来源:阅读全文
#股市 #股息 #ETF投资术 #市值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