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义县邹族猎人协会猎人汤志卿继今年5至6月,3度在新高口巡守区域拍到台湾黑熊后,9月又在特富野部落猎场领域往北霞山登山路径旁,拍摄到台湾黑熊成年个体,让他二度领到栖地监测奖励金5万元,而猎人协会除拍到台湾黑熊,也记录到濒临绝种保育类野生动物,全台数量仅千余只熊鹰身影,为台湾生态纪录再添一笔。
林业署嘉义分署与嘉义县邹族猎人协会9月才共同出版《邹族猎场、踏查与叙事》,首度公开邹族8个部落间的猎场,而这次汤志卿拍摄到台湾黑熊出没,地点就在特富野部落猎场,邹语名为thiataka。
嘉义分署表示,猎人协会会根据黑熊的习性寻找架摄影机的地点,像特富野部落猎场地势较为平坦且终年有水,针阔混生林内有桧木、牛樟、壳斗科植物、野苹果、山枇杷、楠木等,是野生动物经常利用,且植被多样丰富的地点,也是通往北霞山、楠梓仙溪必经山径。
协助执行黑熊监测的嘉义县邹族猎人协会成立于2018年,制定「阿里山邹族狩猎自治自律公约(einu)」规范猎人狩猎行为,2020年起执行阿里山乡主要狩猎物种监测,落实狩猎成果回报制度,并积极投入台湾黑熊生态给付监测巡守。
为增进部落社区对台湾黑熊的认识,投入在地黑熊保育工作,嘉义分署自2023年开始,在黑熊分布热点区域推行台湾黑熊生态服务给付计画,内容包括巡护监测及入侵自主通报,提供入侵通报奖励及宣导部落黑熊误捕无罪,鼓励在地民眾参与黑熊保护。
目前巡护监测由社区部落组织成立巡守队,每月协助巡守黑熊潜在栖地,进行违法猎具通报及宣传使用改良式猎具等工作,参与巡守部落社区,配合红外线自动相机的架设,只要在巡守范围内拍摄到黑熊影像,每次发给最高5万元奖励金,每年以3次为限,原则以3个月为周期发一次奖金。
嘉义分署表示,汤志卿5月两度在新高口巡守区域拍摄到黑熊,6月拍到小黑熊,9月在特富野拍到成年黑熊,换算5、6月领1次奖励金,9月再领1次共2次,如在12月又拍到,还可以再领5万。
由于台湾黑熊生态服务给付计画去年开始推动,猎人协会巡护监测数据还在累积中,且目前都是小区域,嘉义分署表示,现还没办法推估大阿里山地区黑熊可能的数量。
依嘉义分署监测资料显示,近年少数黑熊个体有稍微靠近山区村落及游客活动区域的情形,少数黑熊个体已相当接近台18线,呼吁民眾如在有黑熊的山区活动,可留意是否有新的熊迹,如排遗、爪痕或脚印,建议随身携带熊铃、哨子或发出声响让熊知道人的存在。
如遭遇黑熊,嘉义分署呼吁保持镇定勿惊慌,面对黑熊,尽可能拉开与熊的距离,尽速离开现场,千万不要背对着黑熊逃跑或躺地装死,食物及厨余也应妥善包装保存,避免味道逸散,落实无痕山林原则把垃圾带下山。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