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欧盟使团经济商务处公使彭刚当地时间23日在欧洲媒体「欧盟动态」(Euractiv)发表署名文章,强调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既不符合客观事实,亦有违市场经济规律,一些西方国家炒作「中国经济威胁」、「中国产能过剩」等言论,就是为施行保护主义措施、发动贸易争端寻找托词和藉口。
中新网报导,文章指出,国际能源总署(IEA)研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将达到约4500万辆,是2023年的3倍多;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500GWh,是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4倍多,均远超目前全球供给能力。由此可见,目前全球绿色领域的产能相对不足,还远谈不上「过剩」。
对于将「出口多」与「产能过剩」画上等号的论调,文章认为,当今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国基于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形成各自不同的产业结构和产能规模,并通过「买全球、卖全球」共用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收益。如果各国仅以本国市场布置产能,国际贸易和互惠就无从谈起,在现实世界中不可想像。
文章更举例,美欧日等已开发国家长期向全球市场大量出口一些产品,美国生产的晶片约80 %用于出口,德国、日本生产的汽车分别近80%、约50%用于出口,空中巴士、波音生产的大量客机也用于出口。
就中国而言,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仅约12.7%。如果把已开发国家的优势产品出口视为正常合理,把中国等新兴国家出口以产能过剩指责,显然是典型的自相矛盾和双重标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