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造潜舰「海鲲号」目前正在执行泊港测试(HAT),台船公布,预计在4月进行海上测试(SAT),11月交舰。但首批2艘后续舰迟迟无法签约。未来如果计画中断,10年所培养的800多名人才,投资的设备都将灰飞烟灭。但,台湾有多少10年可以等待?恐造成当年IDF战机人才流失,导致台湾无力发展第三代战机的覆辙。
翻开台湾早期军机发展史,台湾研制军机能力,堪称亚洲地区的佼佼者。汉翔航空工业的前身─航空工业发展中心(简称航发中心),在1988年研发完成IDF战机出厂,由前总统李登辉亲自命名为「经国号」战机,并进入先导生产及量产,之后陆续移交空军服役,成为空军的主力战机。
1989年,航发中心又完成自强号(AT-3)高级教练机生产,并移交 空军服役,让台湾研制军机能力,在全球已打响名气,让台湾军机人才与研发能量,顿时成为当时南韩学习对象。
台、韩的军机竞赛,从西元2000年左右,当时韩国还远落后台湾一大截。当年IDF战机量产完成后,政府一个错误决策,放弃第三战机研发,造成大量航空人才外流大陆及南韩。尤其是当年南韩政府政府正积极发展航太工业,见到我国优秀人才失业后大举挖角。打造出优异的T-50「金鹰」高级教练机,以及即将在2026年开始交付的KF-21「猎鹰」(Boramae)隐形战机,台湾从领先20年,到如今连车尾灯都见不到。
尤其是T-50的机翼前端与进气道设计,和IDF有颇多相似之处,因此有人把T-50戏称为「纬国号」。实际上,确是「台人设计研发,韩国制造」的最好例子。
如今,台湾准备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却因政治内耗,眼看着多年来为了打造自制潜舰所作的准备,又恐面临自废武功。未来国防的缺口,承担的是全民,暗自窃笑的是解放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