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遵循国际规范推动航空运输业减碳,鼓励航空公司使用永续航空燃油(SAF),将于今年在松山、高雄及桃园机场为国籍航空首次添加SAF。台湾中油公司已规划2026年起生产SAF。国科会则建议,短期先确保原料稳定性,并建立生产产业聚落,目标在2030年前达产业化规模技术。

立法院交通委员会今邀交通部、国家发展委员会、环境部、经济部及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就「陆海空交通运输业因应凈零排放转型之改善措施」专题报告。

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去年10月统计,已有47个国家永续航空燃料方案已成形,133个机场供应SAF,超过50家航空公司使用SAF,并有532亿公升SAF为航空公司购买。全球採用SAF的机场自2022至 2023年增加3%,但去年截至目前较2023年增加40%,显示全球使用SAF意识高涨。

交通部指出,民航局已与相关部会、油商、航空业者及航空站就推动SAF使用研商、整备机场的SAF基础设施,并启动于我国机场添加永续航空燃油的试行计画,预计今年在松山、高雄及桃园机场为国籍航空首次添加SAF,加速国籍航空碳排减量,民航局也鼓励国籍航空于2030年国际线使用SAF达5%,并于2050年达ICAO净零目标。

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说,据了解华航、长荣及星宇航空皆拟定SAF使用目标,逐推客货航班使用SAF,提升减碳绩效,桃机年供油量平均为300万公秉,参考国内航空公司永续报告资料,并考量炼油厂产量经济规模效益,规划添加10%的SAF,则预估2030年国内SAF需求量为30万公秉,约24万公吨。

国科会表示,研发SAF自主产制能力及示范专区运行,整合航运相关产业、石化产业聚落等产业资源,构建具量体规模稳定的料源供应环境及加速国内技术国际验证,将有助增加能源自主韧性及协助石化低碳转型。

面对转型契机,国科会建议,台湾具备技术研发能量,透过跨部会整合推动,短期可针对SAF原料布局,确保原料供应稳定性,并建立SAF生产产业聚落及示范专区或先进技术示范基地,中长期则吸引国际班机来台添加SAF,发展为亚太地区SAF产制转运中心,建构新兴生质燃料产业及国际输出或供应能力。

国科会说,为推动2030年前达产业化规模技术,台湾净零科技方案推动小组已规划关联部会分工及推动策略,预计透过2026年科技预算推动SAF次世代料源科技研发与促进产业生态系统的建立。

经济部则提到,使用永续航空燃油属运具无碳化政策一环,已配合交通部规划,订定国家标准并採「短期进口、长期评估自产」的供应策略,配合交通部今年试行计画,台湾中油公司已规划进口永续航空燃油,并自2026年起生产永续航空燃油以供应需求。

#减碳 #航空 #燃油 #SAF #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