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信报11日报导,从2022年8月起,中美10年国债利差由正转负,受到大陆货币政策将转向「适度宽松」推动,2024年12月以来两者负利差加速拉开。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10日突然宣布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人行表示,鑑于近期政府债市持续供不应求,决定自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復。

市场分析,人行此举一方面可望阻止债券殖利率「跌跌不休」,稳定人民币匯率,另一方面还可缓解资产荒,平衡国债市场供需关系。

人行从2024年8月起开始买进国债并向市场释放资金,分别在8月、9月、10月、11月和12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人民币(下同)1,000亿元、2,000亿元、2,000亿元、2,000亿元和3,000亿元,合计净买入规模高达1兆元,为市场提供中长期流动性资金。

在人行宣布后,10日银行间债市现券收益率一度大幅飙升,但由于大陆经济基本面疲弱的预期不改,加上宽松预期仍在,且10日午后股市大跌助攻,部分机构仍继续大幅买入,从而推动中长期债券收益率转而下行。

美国方面,10日公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较预期强劲,较长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当日大涨至2023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开展 #国债 #人行 #买入 #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