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报导,13年前,大陆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于2012一炮而红,距离2018第三季播出,也已时隔七年。如今新春再推《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令人好奇,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镜头「吃」遍神州美食后,第四季还能有什么新鲜感?
从第四季开篇第一集来看,一开始一如《舌尖上的中国》「传统」,很明显在「色」上做文章,一如第一季徽州臭鳜鱼、第二季红柳枝烤羊肉,让人馋涎欲滴。
这一季,在淮扬厨师刀工下,一道普通莴笋做成篱笆状,着实视觉享受。实际上,第四季第一集名曰「绝活」,似乎有别前三季各集视角,所言「无论何时,亲手制作,都是中国人最高的餐桌礼遇」,正与过年气氛合拍。
尽管眾人皆知《卖油翁》「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但看「绝活」时,仍不免惊叹新鲜。除淮扬刀工,率先登场寧波老翁,用特制八卦铁鉤「盪」起海滩红钳蟹场景,宛如「卖油翁」再现。另淮扬厨师刀工、台南渔家去虱目鱼骨而留全鱼场景,同样印象深刻。
这些「绝活」食材,却并非出自高级餐馆,而是地道平民饮食。红钳蟹制成虾酱,是寧波人日常下饭辅食;泰兴烧饼是如兰州拉麵一般平民早餐;自贡「盐帮菜」腰花出自街头小餐馆;「虱目鱼制成「虱目鱼肚粥」或「虱目鱼肚」,也是台南一带平民美食。
相映成趣的是「绝活」这一集,不少人物或多或少使用当地方言,寧波吴方言、钦州粤方言、泰兴江淮官话与自贡西南官话,映衬食物的乡土气。
《舌尖上的中国》新一季,也凸显各项「绝活」正面临现代化浪潮挑战。铁鉤盪蟹的六旬老翁,是这一绝活最年轻者;泰兴传统球状烤炉,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淮扬厨师刀工面临机械化衝击。片中虽无意严肃评析,却用实例隐约回答,机械化切干丝,效率望尘莫及,但厨师变化多端刀工展现的视觉效果,可望不可即。
「绝活」另一「接地气」处,是介绍大陆网上争议不断的杭州「西湖醋鱼」。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宋高宗赵构在临安品尝「宋嫂鱼羹」,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也有一道「醋搂鱼」,都与「西湖醋鱼」有渊源,然如片中所言,「好吃才能传下去」。
片中因此展开杭帮菜厨师改良、復兴「西湖醋鱼」的故事。版本已更新到第72道的西湖醋鱼,背后艰辛令人肃然起敬,而从古老菜单中,发现西湖醋鱼传承奥秘——「有蟹味」,则让人食指大动,意欲前往品尝而后快。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