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雄长大的林于暖,祖父从事造船业,从小她和妹妹就跟随爸爸、祖父的脚步在船厂内玩耍,长大后开始研究民营造船业在台湾渔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因而创作《津渔远扬》这本书,藉由这段艰辛产业的成长歷程,论证业者能动性,并为强调政府与国际投资角色的经济发展论述,提供更多元的观点。
「为了这本书,真的花很多时间搜集资料!」林于暖受到家族产业启蒙,创作《津渔远扬》,里头纪录了从日治时期到战后期间造船业的发展史,9日下午特地选在与高雄港有地缘关系的高雄驳二栈贰库诚品书店办签书会,吸引不少粉丝前往。
林于暖表示,小时候会搭着阿公的宾士车,穿越高雄过港隧道,或是阿公也会请她带着妹妹,搭渡轮到旗津会合,祖孙3人再一起去吃美食,这些都是存在她脑海里的记忆。
林于暖说,虽然她从小在船厂玩耍,醉心于台湾的造船业、渔业、港口,以及海上发生的各种故事,但却对搭船充满恐惧,因为自己会晕船,以前甚至问阿公「为何不造飞机,要造船?」,因为她看着阿公辛苦的半夜工作,直到随着歷史演变,造船厂也卖掉了,成为时代的眼泪。
早期不少人靠着造船工作养家,看着祖父母辛苦一辈子,也让林于暖萌生研究创作,《津渔远扬》是一本送给家族、家乡的情书,书名也有其意义,因为船是人与海互动的重要媒介,从旗津诞生的船只们,如同鲸鱼般,承载着行船人,带回渔获、舶来品等,它们哺育了岸上的人群,也创造极大的产值。
高雄旗津的民营造船厂,由修造小型的木壳船,到制造大型铁壳远洋渔船、国造军舰,歷经国家政策转变、高雄港扩建,以及厂区搬迁。林于暖藉由这段艰辛的产业成长歷程,论证业者能动性,并为强调政府与国际投资角色的经济发展论述,提供更多元的观点。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