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央行10日发布与国际货币基金(IMF)合作的《AI与韩国经济》报告,指出人工智慧(AI)有潜力弥补因低出生率和人口高龄化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并在未来10年内推动韩国经济增长最多达13%。报告显示,若能有效利用AI技术,生产力最高可提升3%,GDP减少幅度也可从原预测的16.5%缩小至5.9%。
根据报告分析,由于劳动人口减少,韩国GDP在2023年至2050年间可能萎缩16.5%。然而,若广泛引入AI技术,降幅有望大幅缩小至5.9%。报告指出,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即扣除劳动力和资本后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未来10年内有望增长1.1%至3.2%,带动GDP成长4.2%至12.6%。
此外,随着AI相关技术发展,特别是在半导体产业的应用,韩国的半导体出口预计到2030年将翻倍成长,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儘管AI带来经济发展机遇,报告也警告可能衝击韩国就业市场。研究显示,韩国约51%的工作岗位面临被AI取代的风险,但影响程度取决于职业的「AI暴露度」(工作内容被AI取代的可能性)和「AI互补度」(职业的社会及物理属性免于被AI取代的程度)。
报告指出,24%的劳工因AI暴露度与互补度均高,能够利用AI提高生产效率与收入,例如法官、外科医师等专业人士。这类职业虽然可以依赖AI技术,但仍需人工监督与决策,因此不会完全被取代。尤其是女性、青年、高学歷与高收入群体的AI暴露度和互补度较高,反而能够将AI视为助力而非威胁。
相对而言,27%的劳工因AI暴露度高但互补度低,可能因技术发展而失业或收入下降,这类职业包括通讯销售、会计和财务人员等。报告建议政府应积极引导劳工转型,提升他们的技能与适应能力。
此外,韩国《中央日报》提及,根据全球AI准备指数排名,韩国在165个国家中位居第15名,表现出眾。然而,韩国AI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大型企业及新创公司。2023年,资产规模前25%的企业中已有48%採用AI技术,而中小企业的应用程度相对较低,可能进一步扩大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生产力差距。
针对AI对劳动市场的影响,韩银与IMF研究团队建议,应提高劳工从「AI高暴露──低互补」职业向「AI高暴露──高互补」职业转型的比例。转换比例在2009年至2022年间平均为31%,仍有提升空间。
韩银就业研究组长吴三日(音译)强调,韩国劳动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可能阻碍职业转换,尤其高龄劳工适应AI时代的挑战难度更高。因此,政府应推动教育与再培训计画,提高劳动市场的弹性,并帮助弱势群体适应AI转型,确保经济与就业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