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新光三越13日中午发生爆炸,导致员工在内共4人死亡,另超过30人轻重伤,成为新光三越开业34年来,最严重一起工安意外。意外初步指向瓦斯气爆,详细肇因有待相关单位调查。百货公司是人潮聚集地,每逢假日、连假或周年庆等活动,均吸引爆满民眾,近年大型商场、畅货中心陆续开幕,但在缺工、少子化的大环境下,新光三越这起气爆,恐怕一併喷出业界长期为人诟病的陋习。

百货业追求业绩,除了提袋率,客单也是目标之一,想吸引顾客不断上门消费,柜位改装向来是重中之重,毕竟同样品牌、摆设、动线,逛久了也会弹性疲乏。

厂商合约到期后的年度改装,绝对锱铢必较,「谁又引进了新品牌、新餐厅」,领先同业的同时,不外乎制造话题,也让喜欢尝鲜的消费者有感。

但市场变化迅速,什么都要抢快,改装工程不可能「慢工出细活」。于是营运主管要求楼管、楼管要求厂商、厂商再要求工班,有时可能需要14天的改装时程,被压缩在6天内完成。

气爆造成百货公司11、12楼严重毁损,相关单位正厘清事发原因。(翻摄画面)
气爆造成百货公司11、12楼严重毁损,相关单位正厘清事发原因。(翻摄画面)

上述情况不是特例,而是普遍存在以业绩为导向、讲求坪数绩效的百货业,很简单的逻辑,「柜位一天没营业,营收就是零」。

问题是台湾正面临人力结构困境,不太好找的工人们,被迫在闭店后的有限时间内完成改装;难招募的楼管,下了班不能回家,还要监督改装进度。这些都不是在光鲜亮丽的招牌下,能被摊开来讨论的。

百货公司集客生财无可厚非,当民眾放心把自己置身卖场,大啖美食、轻松购物的同时,业者更该以最高规格严肃看待公共安全,才是消费者之福。

#新光三越 #台中 #改装 #百货公司 #百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