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1点,当大多数人还在熟睡时,苗栗尖山米粉街的灯光已经亮起。松茂米粉店的第3代传人胡全谷,熟练操作着老旧机器,米香瀰漫。尖山米粉曾是头份重要产业,家庭工厂林立。如今,机械化衝击、人力短缺,仅剩2家老店苦撑。胡全谷说这份家业,是祖父传下来的,不能在我手里断根。
尖山米粉的歷史可追溯至日据时代,当地水质纯净、气候适宜稻作,且中港溪提供充足水源,使这里成为米粉产业的发源地。战后,随着经济復甦,米粉需求激增,尖山米粉街迎来辉煌时期。米粉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最多时超过50家,成为街道的特色。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机械化的发展,传统手工米粉逐渐失去竞争力,且年轻一代不愿接手这劳力密集的行业。如今,仅剩2家老店继续坚持,面对原物料成本上升和接班难题。
「经营近百年的产业,我想坚持下去,看到这条街上一家家工厂消失,心中也很无奈。现在不仅原物料成本上升,最困难的是找不到愿意接班的年轻人。」胡全谷感慨地说。他的坚持,来自祖父那一辈的承诺,也来自老顾客的信任。
一位来自苗栗市的苏姓民眾说,朋友送给她一包尖山米粉,孩子吃过后再也不习惯别家的米粉,且不会胃痛。这次她凭印象一路询问,最终找到这家店,能为孩子煮上熟悉的味道。像这样的顾客不在少数,这也是胡全谷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早年,尖山米粉是以日晒方式晾乾,沿着中港溪常可见洁白的米粉挂在竹架上随风摇曳。随着现代卫生标准的提高,这一传统逐渐被烘乾技术取代,转型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年轻一代大多选择进入科技业,对于接手这个早起且劳动密集的行业兴趣缺缺。
如今,尖山米粉街的老店依然坚守,坚持使用最纯正的原料制作米粉,希望让消费者吃得健康、安心。然而,传统产业的延续,仍然依赖少数人的努力。随着时代变迁,尖山米粉街的衰退不仅是产业的萎缩,更是地方文化的流失。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