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回大地,国立故宫博物院适时推出「身体展演:从歷史图像看身体之谜」特展,邀请观眾探索古人观看身体的形式及其多元诠释。特展于3月13日开幕,通过四大主题单元呈现身体在医疗、宗教、文化、法律等不同层面的丰富内涵。
故宫表示,展览分为「身体透视」、「身体操练」、「身体变异」以及「身体规戒」四个单元。「身体透视」部分对比了科学与宗教眼中的身体差异。展出的《律例馆校正洗冤录》源自宋代提刑官宋慈所撰写的法医学专着,曾经乾隆皇帝下令修订并颁行,成为清代检验学的标准教材。而《耆婆五臟经》则展现宗教性的人体结构图,描绘五臟器官的象徵性布局,与实体臟器不同。
故宫提到,在「身体操练」单元中,展览呈现古人为军事、养生延寿、繁衍子嗣或满足生理需求所进行的身体训练。除了少林武术、五禽戏、八段锦等武术精妙外,还特别展出房中术相关文献。《修真演义》中对房中术有鉅细靡遗的描绘,包含呼吸控制、情绪调节及各类肢体操作,体现古人将房中术视为长生不老、预防疾病及孕育生命的重要手段。
故宫指出,「身体变异」单元则探讨正常与异常的身体界限。《三才图会》根据《山海经》绘制了兽面人身、虎首人身等奇异形象。《御纂医宗金鑑》中展示形如人脸且会开口说话的人面疮,以及男女皆可能罹患的乳廱,揭示疾病如何改变身体形态,并呈现古人对病体的多重诠释。
策展人故宫书画文献处刘世珣助理研究员指出,「身体」虽然熟悉却又充满神秘,不同时代与文化对身体有着截然不同的诠释。从医书的内视人体,到宗教的神圣诠释;从武术养生的修练,到律法礼教的规范;从人兽混形的奇异图像,到对身体残缺的界定-这些歷史图像既反映身体知识的多元发展,也折射出权力、信仰与文化的交织运作。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