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加上AI、大数据、新能源等领域快速发展,催生新型工科人才迫切需求。今年以来大陆各大学加快学科调整步伐,发展「新工科」成为重点发力方向。例如復旦大学提出要整合跳出学科框架,重塑復旦的新工科门类;中山大学也表态将新工科作为未来成长点,新增布局在深圳校区。
内在因素方面,随着当前AI技术的速发展,各大学也面临布局新工科,打破学科壁垒,来增强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压力。再从校方招生角度来看,也需要通过增设与AI、数据科学、积体电路等相关新工科类专业提升,藉以提升招生吸引力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陈志文表示,发展新工科也是国家的战略需要。在学科专业设置改革上,中央有一句话「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要为牵引」,其中主要都是理工科,尤其是以新工科为代表的交叉学科。
具体改革上,例如復旦大学的方向是按「文科做精、理科做尖、工科做强、医科做新、交叉做活」方针,实现大学招生人数文、理、医、新工科、交叉学科各占20%,并跳出学科框架,重组工科院系,围绕积体电路、计算与智慧、生物医学工程、智慧型机器人与先进制造、智慧材料与未来能源、电子资讯与未来空间等领域的攻关和人才急需,一次性建设6个创新学院。
南京大学官微发布文章也提到,将工科建设提升至新的战略高度,推进新工科发展,2022至2024年,新增新工科专业及方向累计扩招1730人。2025年继续扩招,新增大学招生名额不低于100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