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F呼吁主管机关应以更宏观态度看待「金金併」前景,并研拟更具弹性的法规与鼓励措施,以促进「金金併」进程。此外,也可以推动「公营金金併」及开放「公民营金金併」政策,加速台湾金控业整合,以最快速度发展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型金控公司。
「新新併」于2024年8月正式浮上台面,2025年3月迄今又有永丰金合併京城银、玉山金併购保德信投信消息传出,似乎又激起台湾金融业併购新一波热潮。不过,「新新併」仍在等待金管会最后拍板,另2宗为金控业合併中小型金融业,对整体金控现况影响有限。
CRIF认为,台湾「金金併」迟迟难以向前推进,主因在于主管机关以先推动民营金控合併为主,公营金控则因体系复杂较难撼动,这种本位主义其实忽略全球金融业「数大就是美」趋势,更未关注全球金融业过去10年的各种併购,正快速缩小台湾金控业国际併购空间。
CRIF进一步举例,过去10年全球财富银行併购案超过2000件,此类併购在2023年已趋缓,意谓着全球市场洗牌告一段落。台湾金控业若各自为政,将会丧失在全球金融场的立足点,与台湾金融业一直希望在国际舞台发光的想法背道而驰。
CRIF表示,2023年台湾花旗银行消金业务转手台湾星展银行,引发国内金融界对台湾业者竞争力关注,认为或许可藉此契机促使台湾金融业与主管机关,共同探讨如何提升本土业者在全球金融市场的竞争力,以因应未来更多挑战。
放眼全球金融业规模,全球总资产前50大银行的总资产约自8000亿美元(约新台币22.5兆元)起跳。国泰金2024年底总资产虽已近13.8兆元,与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若以国泰金加富邦金的总资产合计约25兆8345亿元,也只是勉强跨过最低门槛。
若以全球总资产前50大银行的获利门槛观察,至少须达逾2100亿元。富邦金2024年税后净利虽创1508亿元新高,仍有持续成长空间。而富邦金加国泰金2024年税后净利约2610亿元,仅小幅越过最低门槛,显示台湾金控业的国际竞争力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而政府希望打造台湾成为亚洲资产中心,CRIF指出,台湾金融业拥有良好基础,但受限于国内市场规模,未来发展势必要「走出去」在国际上攻城掠地,尤其是台湾大型企业东进投资风潮甫开始,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业,才能协助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取得领先优势。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