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114学年度国小新生第一阶段报到情形揭晓,全市竟有42所学校新生人数不到10人,其中3校更只报到1人,凸显少子化对偏乡教育衝击持续扩大;然而,即使仅有1名学生,许多小校依然坚守教育岗位,用心经营特色课程,努力留住学生,也守住一个地区的希望。
根据高市府教育局统计,大树区兴田国小、甲仙区小林国小与桃源区建山国小,3所学校今年第一阶段的新生报到人数皆为1人,另有4校仅报到3人,包括大树区小坪国小、杉林区上平国小、茂林区多纳国小及桃源区宝山国小,均位于交通不便、人口流失严重的山区。
「新生目前只有一人,但我们教学不打折。」兴田国小校长吴孟珠表示,学区内户籍学童原本就稀少,加上家长多考量通学交通,导致仅一位学生报到,然而,学校仍会提供与市区相同品质的教学服务,确保学生的学习不被忽视。
小林国小则是长年受88风灾后人口外移影响,近年来新生报到人数都在个位数,今年在籍学生2位,已报到1人,另1名学生家长预计将在开学日前才办理报到手续;校长李宗宪指出,虽然学生人数稀少,师长仍透过差异化教学与多元学习,协助学生在美术、滚球等表现出色,「我们的孩子升上国中后,学业表现名列前茅,这就是小校的价值。」
建山国小也面临同样窘境,校长曾国义坦言,过去也常出现家长延后报到的情形,今年目前仅1名新生是近年来新生最少的一次,不过学校积极投入音乐教育,一人一才艺的辅导方式,让学生在合唱团、乐器表现屡获肯定。
位于六龟区的新威国小,去年新生报到挂零,令人忧心,但今年新生人数增加至4人,成为偏乡小校逆势前行的典范;校长陈怡婷表示,新威以客家文化与自然课程为特色,并与附设幼儿园衔接,成功吸引在地家长支持,「学生从歌谣到舞蹈表现都很好,我们希望孩子在山里也能看见世界。」
教育局指出,为避免偏乡小校因人数过少遭裁併,市府已修订相关办法,规定学生人数未达40人且流失严重者,须提出「永续发展三年计画」,并由教育局进行年度访视辅导,协助小校稳健经营。
在少子化与城乡差距双重夹击下,偏乡教育未来仍充满挑战,但在地学校的坚持与创新,让「一人也值得教」不再只是口号,而是对孩子、对地方最温柔而坚定的承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