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届生命和平大学线上冬季学校13日晚间圆满,来自全球各地的学者专家、研究生,深入讨论交流分组报告,激盪未来永续思维,期盼用灵性觉醒的种子为地球贡献一份心力,共创生态新愿景。
生命和平大学(ULP)筹备处打造全球永续对话平台,今年邀请德国慕尼黑大学、帕绍大学、腓特烈港齐柏林大学,奥地利林兹天主教大学、约翰内斯开普勒大学,希腊亚里斯多德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等教授,及德国巴伐利亚企业家,发表演说或参与座谈,师资群各有不同专业背景,跨国界、跨领域,阵容坚强。
冬季学校课程3月9日开学后,以「环境转型与社会经济正义:灵性资源的新观点和动力」为主题,就意识与觉知、治癒地球、科学与技术实践范例3个层次,展开系列线上课程,透过7场专题演讲及2场座谈会,提供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生命和平大学创办人、灵鹫山开山住持心道法师,在每次上课前都会带领禅修,让线上所有师生静心展开课程与交流,并上线聆听专题演讲或研究生报告,给予支持与勉励。
心道法师闭幕致词时,感谢这份连结,为了地球平安、人类永续云端共聚,讨论如何与地球共生、如何与环境相依共存,称讚所有参与者都很有爱心与良知。并强调灵性就是良知的分配,要如何善用科技工具,让灵性觉醒接轨世界,达到经济循环,值得省思。
今年的课程非常精彩,学术理论与技术应用性兼具。奥地利林兹天主教大学教授罗森伯格及德国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的社会伦理学者福特教授,均从基督宗教的观点出发,呼吁人类用清净慈悲的凝视与万物相连,并对自然、他者与未来世代负起具体责任。
马来西亚大学拿督荣誉教授巴哈鲁丁以伊斯兰教义为基础,提出人类对地球的守护责任,强调生态正义、跨宗教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耶鲁大学教授塔克以「生态文明与中国传统思想」为题,提出儒、释、道传统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构的深刻启示。
耶鲁大学宗教与生态计画共同创办人格林教授,深入剖析原住民对自然的关系性理解,提出其对当代生态危机的潜在贡献。德国慕尼黑大学珀佩尔教授从感官经验出发,融合个人经歷与哲学、科学,探讨灵性与感知之间的关联。
座谈会也是热烈交流,第一场邀请奥地利林兹约翰内斯开普勒大学教授格雷林及奥地利齐柏林大学教授维兰德,从关联经济学观点,探讨企业如何创造共享价值与负起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第二场由德国帕绍大学教授加梅里斯主持,从地理和法律条件探讨生态转型。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