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一中创校逾百年,实验室收藏上百件距今70、80年古董级实验器材,物理科教师赖奕豪率先展开整理工作,在科学馆4楼布置展示空间,后多位师生加入知识考究与编撰工作,试图挖掘復刻从日治时期保存至今的珍贵教具,如今已编撰出52篇器材介绍,也让这些仪器重新在教学中发挥意义。
日治时期创校的台中一中,办学至今已110年,当时教学使用的许多实验仪器随着时代进步被新仪器取代,但旧仪器仍妥善保存在实验室至今。校长林隆谚指出,赖奕豪在实习期间初次踏进一中物理实验室就被古董级仪器吸引,如愿进入一中教学后,去年暑假展开整理工作,每天都到实验室打扫、整理器材,热情也感召同科教师张宇靖一起「做苦工」。
歷经半年,赖奕豪在实验室走廊摆放展示柜,排列出封藏已久的古董实验器材,却觉得「少了些灵魂」。因不少仪器只出现在物理科教科书中,赖奕豪开始考究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与运用实验,甚至在寒假到日本出游时,走访当初出产这些仪器的公司,并利用课余时间摸索实验仪器,拍摄影片,撰写各仪器的使用说明,如今已产出52件仪器说明书。
适逢台中一中110周年校庆,设备组长许玮琇等教师与赖奕豪联手推出「理科时光博物廊」手册、笔记本与校庆活动。其中,高二学生张培恩、陈冠玮和许恩与等人进行「密立坎电量测量器」仪器测试与编写仪器操作手册,并设置「理科时光博物馆」网页做为公开教学资源,另组高一学生王胤丞、陈亮维和翁丞沂则参与古董仪器「电阻箱」修復。
张培恩等人表示,最困难部分是起初只知道仪器名字是「密立坎电量测量器」,但仪器已停产且完全找不到说明书,只好参考其类似型号的操作方式摸索仪器上的装置及功能、作用。期间经歷多次失败,还一度毫无进展,让他们有放弃念头,后意外发现油滴喷雾器的使用方法并不断改善实验方式,「看到课本上描述的实验画面浮现在眼前,才知道这成功多么得来不易」。
陈亮维等人则分享,修復过程中常常会以为已经焊接完成,且实验数值正确了,结果中间却有连接没接好或金属生锈,实验数值有异,不停重复测试的过程备感挫折,幸最终顺利修復出理想模样,从「这个我曾经看过」转变成「这个我实际操作过」,经验可贵。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