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赢政(西元前259年至西元前210年)是中国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陵墓是歷朝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其中一座,为了保护地宫不被地下水破坏,还建有一座规模巨大的地下防水系统。
央视YouTube频道「CCTV纪录」12日上传节目《探秘秦始皇陵·陵之永固》,当中介绍,秦始皇陵所在地骊山周遭水文丰富,夏季更时常会有暴雨,洪水会顺着山口衝下来,因此防水是秦陵陵园兴建的重要工程,根据考古调查,秦陵周边地面建有防水堤,陵园更建有密集的陶水道排水系统。
节目指出,陶水道可以排出秦陵地面的积水。但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纪载,秦始皇帝陵「穿三泉,下铜而致椁」,这说明秦陵周围地区可能有丰富的地下水。考古队员在对秦陵进行地下探测的过程中,发现地下有一条规模惊人的阻排水渠。
秦始皇陵考古队前队长张卫星说明,秦陵地下的挡水墙为U型,围绕在帝陵封土西南、正南和东南方向,其底部或下半部使用青膏泥填充,青膏泥质地致密,主要起到地宫、墓室的作用,「就像我们现在的水泥一样」。
节目解释,该条U型人工沟堑深37公尺,其中青膏泥填充厚度达17公尺,且在帝陵封土地势较低的西北地下,仍留有长达500多公尺的排水渠,可将会遽而来的地下水排出。
张卫星说明,该条沟堑下部填充青膏泥,上部由封土覆盖,形成一堵下沉式防水墙,此道防水墙的作用,是阻止从南到北的地下水对地宫的衝击。
另外,节目也揭露就目前考古勘探结果,所探测出的地宫大小,2003年大陆进行「863计画」时,曾对秦始皇陵进行20多种高科技物理探测。
当时发现,秦始皇陵封土地下有一个东西长170公尺、南北宽145公尺,深约35公尺的地下空间,且发现该空间有一层青石结构。
在前述石质结构内部,还有一块东西长约80公尺、南北宽约50公尺,高15公尺的空间,考古人员推测,这可能就是秦始皇陵墓室范围。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