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行车日将至,台湾自行车使用率下降,相关事故伤亡数逆势成长。立委林月琴、还路于民行人路权促进会、台北单车通勤客Tauno今开记者会说明台湾单车族骑行困境,不仅人车交织危险,常遇无路可走窘境,并针对交通部、内政部国土署及教育部提出3大诉求。此外,国土署也透露自行车道建置困境,像盖人行道一样,会遇到民眾陈抗,甚至因此撤案。
林月琴指出,依交通部统计,全台自行车使用率急遽下降,自2009 年的5.6%降至2022年的3.3%(含电动二轮车),即便投入最多资源建设自行车基础设施的台北市,自行车通勤市占率仍从2004年的2.7%下降至2024年的2.4%,下滑趋势与政府宣称的「推广自行车作为健康且可持续的交通方式」目标完全矛盾。
她分享,她也亲自在台北市骑自行车,发现有时真的无路可走,人车共道时会干扰行人,骑在一般车道又要面对呼啸而过的机车,让单车骑士惶恐不安。
林月琴表示,近5年7至17岁儿少骑乘自行车涉入事故的伤亡数,从2020年的3946人,成长至2024年的5644人,增幅约4成,使用率下降,伤亡却成长,显见社会环境对自行车的友善度下滑,特别是通学区周边往往不存在可合理使用的自行车道,学童没安全步行及自行车通学路线,被迫依赖家长接送,不仅延迟独自参与交通的行为,更让这些儿少缺乏实际使用运具的基本知能与经验,影响未来长大成人后的交通安全观念。
还路于民行人路权促进会代表蔡奕辉提到,自行车普及也是迈向交通零死亡愿景的重要一步,自行车的安全不能仅靠骑士自我防卫,愈脆弱的交通使用者,愈该受优先保护,除加强公眾交通安全教育,也应在驾训与考照制度纳入驾驶与自行车在实际道路中互动的学习与训练,且若单方面鼓励民眾多骑自行车,却没同步检讨道路基础设施,包括释出安全空间、严格取缔违规、提升用路人安全意识,骑士反而更容易暴露在危险中。
蔡奕辉建议,自行车骑乘应纳入国民教育一部分,让学童从小学习「用路人阶序」观念,也可推广欧美近年兴起的「Bike Bus单车巴士」模式,由家长与教师带领孩子组队骑乘上学,创造更安全友善的社区交通文化。
每天在台北街头骑单车通勤的Tauno指出,他来台后体会到交通政策的矛盾,政府理应推广自行车作为健康永续的交通方式,实际上却只把YouBike当作解决方案,现行基础设施与交通法规却传达出相反讯息,显示「骑自行车并不受欢迎」,官员常说没多的空间给自行车,汽车早已占据大多数公共道路,却是最不节省空间的交通方式,台湾地狭人稠,不是更应该优先发展最节能、高效、健康且安全的交通工具吗?
Tauno说,自行车不仅是实用的通勤选项,更是一种对社会有益的公共资源,现在急需能反映现实需求的法律与道路设计,而非过时且以汽车为中心的政策。
林月琴说,今提出3大诉求,呼吁交通部、国土署及教育部尽速回应,首先是强化自行车骑乘教育与文化,目前仍有许多中小学禁止学生骑单车上学,鲜少学校设自行车停放区,违反宪法赋予人民自由选择交通工具的权利,建议应将自行车安全主题,纳入驾训教育及国民教育之中,除了学习骑乘技巧,更可培养车辆互动与路权观念、交通安全意识及同理心。
另也应提高机动车辆超车的侧向安全距离至国际标准1.5至2公尺,废除在交叉路口下车牵行等不切实际的规定,确保自行车使用的连续性与安全性,并建议以公共自行车站点间的路线及交叉路口作为优先改善对象,採用物理隔离措施如路缘石或护栏,提高区隔性,逐步修订宽度标准以符合国际安全指引。
最后,应检视包含法规、工程设计标准、管理、教育等配套策略,改变以汽车为中心的都市规划逻辑,优先发展主动交通,并提出计画期程,逐步推动都市使用空间的重新分配,包含慢车道的确立、停车设施的规划、大眾运输的接驳、公共与私人自行车系统的平衡发展等,确保自行车骑士的路权与安全。
交通部回应,过去从观光角度出发鼓励民眾骑自行车,并持续推动实体建设、订定相关规范,推动都市人本环境空间,过去都市规划针对车道空间配置,可能没考虑到自行车这块,目前鼓励各县市,若空间许可,要一併思考,但在车辆组成和各界民意,推动上仍需许多沟通、时间及地方政府协助,另在通学区也推动行人友善区降低速限,走路与骑乘自行车可相辅相成,盼朝此方向努力。
针对超车距离,交通部说,现行道路交通安全规则中,汽机车超车距离是半公尺,曾讨论超越自行车的距离延长至1公尺,延长后能保障自行车安全,但碍于道路现况,特别是狭小巷弄执行有困难,故现在维持半公尺,不过在宣导上,仍提醒自行车骑士保持1公尺以上距离,针对相关建议会持续讨论。
国土署提到,目前不是仅建置人行道,自行车道也一併改善,持续补助县市政府做自行车道,不过现在遭遇最大困难,就和推动人行道一样的困境,面对汽机车数量持续增长,「光盖人行道就遇到民眾陈抗,甚至有些案子因此撤案」,目前自行车的车道多与人、与车共道,在空间有限情况下,或许交通部也能规定,在速限有所限制,如行人友善区、行人优先区速限分别30、20公里,市区道路空间有限,盼共享道路,透过降速提升安全,但权责仍在交通部,相关政策拟定后会配合执行。
教育部表示,目前孩子们的通学载具不同,有接送或骑单车等,盼透过课程内容,针对不同载具提醒孩子留意相关安全事项,课程部分则希望透过师资研习、补助计画等,盼将自行车内容纳入后续重点推广执行。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