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最新公布的《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将企业许可证的核准依据,从过往单纯的「窑炉大小」改为政府核定的「窑炉每日产能」和「水泥每年总产能」,力求从源头精准管控实际产能。所有相关企业都必须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换证或变更审批手续,这将对整个大陆水泥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
国内西进水泥厂指出,过去几年,大陆许多水泥企业透过技术改造规避限制,偷偷扩大产能,导致市场供给严重过剩。粗估,整体水泥产能已超出实际需求三成以上,许多地区稼动率长期维持低檔。加上近年房地产低迷,需求大减,进一步加剧了恶性竞争。
水泥业者指出,大陆新政策正是针对这些痛点,採取双重限制:首先,许可证将明确显示当地政府核定的具体产能数据,从根本上杜绝企业「钻漏洞」超额生产,严格控管实际产能上限。
除此之外,水泥业已被纳入大陆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2024至2026年是启动期,企业主要任务是精准监测、报告排放数据,并逐步建立碳管理能力;从2027年起,将进入总量配额控制阶段,届时企业排放二氧化碳将不再免费,排放量越大,所需支付的碳成本越高。这对过去盲目扩张、高碳排的大陆水泥企业,构成实质且日益增长的经营压力。
市场指出,国内西进水泥厂像台泥等在减碳方面具备先发优势且未加入扩产行列的公司,将更能适应新的政策环境。由于这些企业能利用现有过渡期,进一步优化减碳策略并累积经验,预期大陆水泥市场在供给趋于平衡、价格逐步回稳下,这些西进水泥厂的竞争优势将更加显着。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