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农业局推动「濒危物种及重要栖地生态服务给付计画」,合作农友于2024年主动在田间记录到5种原生蛇类踪迹,其中包含草花蛇与黑眉锦蛇2种保育类物种,显示友善耕作与生态栖地营造已逐步展现亮眼生态成果。
7月16日为「世界蛇日」,蛇类在生态系中属于三级消费者,主要以老鼠、蛙类、蜥蜴等物种为食,有助控制鼠类与维持生态平衡,是衡量农田生态健康的重要指标。农业局配合中央推动「濒危物种及重要栖地生态服务给付计画」,透过提供生态薪水,鼓励农民从事友善农耕、栖地管理及生态纪录。
其中16周生态观察记录补助方案吸引农友热烈参与,自2022年的11案成长至2025年的105案,成长幅度近10倍。农友们在2024年为期16周的生态观察中,记录到黑眉锦蛇、草花蛇、赤尾青竹丝、王锦蛇及鉤盲蛇等多样蛇类物种。根据农业部资料显示,赤腹游蛇、唐水蛇等珍稀水栖性蛇类亦分布于新北市范围内的田区及周边环境,显示新北市水田、水梯田为蛇类重要栖息地。
参加生态观察的石门区农友陈韵竹与父亲陈国志,透过红外线相机与田间纪录,成功发现许多濒危保育类动植物,如麝香猫、柴棺龟、水虎尾等,见证栖地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两人长期投入友善耕作与栖地营造,陈韵竹创办了「中华民国山海屿田永续发展协会」,与丈夫积极推动生态復育,而父亲陈国志则是努力推动食农教育,与学校合作让孩子们亲身走入农田,认识食物来源与自然生态的连结。
陈韵竹表示,透过系统性的生态观察,不仅重新认识耕作多年的土地,也深刻感受到随着环境改善,野生动物正悄悄回归,印证了「环境变好了,原先的住民自然会回来」,期盼未来能与更多农友一同投入、持续参与计画,延续对土地与生态的守护行动。
农业局呼吁大眾正确认识蛇类在农田生态系中的关键角色,切勿随意伤害这些重要的野生生物。蛇类不仅是良好的环境指标,反映生态系的健康状况,更是台湾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蛇类即是在守护农田的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共同维护自然环境的永续发展。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