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罢免24席全数失利,引发各界反思民意流向。日本知名台湾政治研究学者小笠原欣幸28日发表数据分析指出,儘管罢免案落败,民进党支持者回流率高达77.8%,但国民党支持者回流率更惊人,达85.68%,反罢方展现压倒性动员力,「原以为会在补选爆发的能量,提前在罢免战场全面引爆」。
从统计数据来看,这次罢免投票总选举人数近680万人,投票率为56.1%。在24个选区中,同意罢免票为161万余票,占42.5%,不同意票则达218万,达57.5%。整体而言,罢免方在数量上惨遭完败,且24区无一成功。
但细看内容,仍有7席立委的同意票跨越「选举人数四分之一」的罢免门槛,包括王鸿薇、叶元之、徐巧芯、罗廷玮、傅昆萁、郑正钤与李彦秀,这些人早被外界视为「危险名单」,选区中反对声浪强烈。不过,最终都因不同意票数更多而未过关。
小笠原认为,这场选战不能单看成败,更要从投票者结构解析支持度的变化。他进一步将本次罢免投票结果与去年立委选举交叉比对后指出:民进党在这24选区中立委得票率为40.3%,而此次罢免同意票为42.5%,实际上略有提升。他解读为「民进党支持度并未下降,反而略有成长」。
但令人震撼的是,从「回流率」分析得知,投给民进党候选人的选民中,有82.7%愿意再次出来投罢免票,已属不易;然而,投给国民党候选人的选民中,竟有92.7%现身投下反对票。国民党在这场投票中的动员能量,不仅压制住罢免攻势,更反向放大「基本盘」。
小笠原推估,若再纳入去年总统大选支持柯文哲的选民,并以七成参与率为基础建模推算,其中有2成倒向支持罢免、5成投下不同意票,则可推算出两阵营实际动员率:民进党+部分柯粉动员率为77.8%;国民党+柯粉为85.68%,差距将近8个百分点,这正是罢免方难以翻盘的关键。
他进一步指出,虽然罢免投票的投票率比去年选举低了16.6个百分点,但仍高于许多以往罢免案,显示蓝绿双方皆倾尽全力。然而,中间选民与「民眾党支持者」的去向,仍难以明确归类。小笠原认为,不可忽视的是,「反罢免的政治能量早已蓄势待发,这次是提前引爆,并非消失。」
最后,小笠原提醒,虽然罢免方在多数媒体与社群声量中表现突出,但从选区分布与基础政党结构来看,这24区本就是国民党优势区,「若能打出42.5%的同意票,已非挫败,而是一种积极动员的成果」。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