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将至,家家户户普渡时都会准备得非常丰盛,希望让好兄弟们大快朵颐,而在以往物资缺乏的年代,先人可能无法提供大鱼大肉,但也用尽心思,希望让好兄弟们吃得开心,他们将简单的豆皮制做成庄严的莲花,除了让贡品更有变化,也含有祝福好兄弟早登极乐之意,但这项传统吃食,因耗时费工,已鲜少有业者制作,有民眾表示,豆皮莲皮好像手工艺制品,看了都舍不得吃了,也有民眾说,自己第一次看到,实在太新奇。

从日治时代传承至今,制作、贩卖各式豆制素料已有4代,业者陈映彤说,以往用豆皮莲花、豆皮猪脚、豆皮佛手等来拜拜很盛行,主要是因当时生活物资较缺乏,前人就发挥巧思,利用身边唾手可得的豆皮来做变化,制成各种不同花样与造型的豆制品来普渡、拜观音等神佛或拜祖先,除不致一成不变,也能展现虔诚心意。

制作好的豆皮莲花,在油炸后宛如手工艺品。(陈映彤提供/叶静美彰化传真)
制作好的豆皮莲花,在油炸后宛如手工艺品。(陈映彤提供/叶静美彰化传真)
制作好的豆皮莲花,在油炸后宛如手工艺品。(叶静美摄)
制作好的豆皮莲花,在油炸后宛如手工艺品。(叶静美摄)
制作好的豆皮莲花,在油炸后宛如手工艺品。(叶静美摄)
制作好的豆皮莲花,在油炸后宛如手工艺品。(叶静美摄)
除了豆皮莲花,人们也发挥巧思,将豆皮制成佛手、猪蹄。(叶静美摄)
除了豆皮莲花,人们也发挥巧思,将豆皮制成佛手、猪蹄。(叶静美摄)

陈映彤表示,一朵豆皮莲花的制作就要耗时2天,首先买回来的豆皮,要先弄溼,让豆皮变软,剪好豆皮,再用人工卷成莲花花瓣形状,再以牙籤固定,以她制作的熟练度,卷好1朵莲花约需1至2分钟,但制作好的豆皮莲花还要经过至少1天的时间风乾,才能下油锅炸,如此才能炸出外型好看的豆皮莲花,她说,一旦豆皮不够乾,莲花外形可能就会塌掉,前面的心血就白费了。

陈映彤说,如今制作豆皮莲花的业者相当少见,据她所知,彰化仅此一家了,她解释,豆皮莲花不再盛行,与拜拜习惯改变,现在人多改为用水果、饼乾取代有关外,豆皮莲花制作工序繁复耗时,更是主要原因,由于这是平民食物,也不能卖很贵,以往还有很多人店家在做,但现在人工成本太高,还要折、等待风乾、油炸,几乎已没什么店家愿意做了。

陈映彤说,豆皮莲花食用方式与一般豆皮无异,煮汤、炒菜都可以,她提醒消费者,豆皮莲花是以传统方法制作,有用牙籤固定,煮之前记得先把牙籤取下,避免误食。

社头清水岩主祀观音与三宝佛,总干事陈庆福表示,以往自己没看过豆皮莲花,但推测应与素鸡、素肉等同义,都是取其造型,希望让好兄弟能吃饱,而莲花造型更庄严,应是寓意希望好兄弟们能早登极乐净土。

#彰化 #豆皮莲花 #普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