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环境与文化资源学系以「自然为本韧性社区」为主题的展出,成为展场瞩目的焦点。(清大环文系提供/陈育贤新竹传真)
清华大学环境与文化资源学系以「自然为本韧性社区」为主题的展出,成为展场瞩目的焦点。(清大环文系提供/陈育贤新竹传真)

2025年大学社会责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博览会近日盛大举行,吸引全台逾百所大专院校单位参展,清华大学环境与文化资源学系以「自然为本韧性社区」为主题的展出,因兼具学术深度与在地实践广度,成为展场瞩目的焦点,获得参观民眾与专家学者代表一致肯定。

近年来,气候变迁衝击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传,如何提升社区的调适力与韧性,已成为国际与在地治理的重要课题。清大环文系长期关注新竹与桃竹苗地区的生态系统与社区发展,并以「自然为本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为研究与行动核心。

该计画透过溼地修復、蓝碳治理、河川治理与社区共治等策略,不仅在生态面上恢復自然功能,更在社会层面促进居民参与与地方认同,实现「环境永续」与「社会共融」的双重目标。

计画主持人郑国泰指出,自然为本韧性社区并非单纯的环境保育计画,而是整合生态科学、永续科学、文化资源与治理机制的跨域行动,这正是大学USR的价值所在。

在USR博览会现场,清大环文系以互动展区、影音纪录、学生田野笔记与地方案例展示 呈现计画成果,吸引大批参观人潮。从旧港岛社区共治与生态復育,来展示以居民共识会议为基础的资源盘点与生态修復方案,并且融入传统文化与地方知识,展现社区居民如何从旁观者转变为治理参与者。

再者,针对头前溪治理来型塑公私协力模式,运用Ostrom的制度分析架构,呈现多元治理机制如何在地方实践,与地方政府、NGO 与居民共同建立的守护平台,获得与会者高度关注。

台美生态教育整合学生与在地国小合作,带领学童进行永续发展教育实践,透过游戏化设计让孩子理解气候变迁与自然生态的关联。

清大环文系的「自然为本韧性社区」计画不仅聚焦台湾在地社区议题,也逐步拓展到国际舞台。团队并已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展开合作,分享彼此在溼地蓝碳治理、社区参与及自然生态跨域治理的实务经验。

#大学社会责任 #博览会 #清华大学 #文化资源 #自然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