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路上流传一篇文章,内容为一名台北市明星国中退休校长黄瑞德遭诈骗,损失2000万,内容还提及他有联络165反诈专线,以及接受媒体专访。然而台湾事实查核深入研究后,发现事情并不单纯,经过网路关键字检索及查询台湾主要媒体皆没有看到相关报导。防诈专家刘彦伯提醒,这种错误内容大规模传播,还可能制造社会恐慌,甚至被诈骗集团利用来混淆视听。
事实查核中心发文指出,有关「退休校长遭诈2000万」的传言,目前可追溯到8月17日一篇脸书网友贴文,但该文未引述任何可信的消息来源。内容还宣称黄男曾接受媒体採访,但实际以关键字检索网路及主要媒体,也均未找到相关讯息与事件。
165反诈专线指出,该文章应为网路虚构故事,并非真实发生的事件。民眾若收到此类讯息,可先于网路检索、查证。但故事中所提到的加入LINE群组后推销产品或投资等,确实是常见的诈骗手法,民眾应避免上当。
根据事实查核中心报导,防诈专家刘彦伯提醒,许多人误以为这类「惊悚诈骗故事」或「夸张案例」具有教育或提醒效果,但实际上可能会有反效果。首先,这类讯息会让观眾难以分辨真假,导致长期下来降低对真实防诈资讯的信任;其次,极端化的情节会让民眾误以为只有夸张手法才是诈骗,反而忽略日常更常见的诈骗模式。
刘彦伯还指出,这类内容的创作者多半以博取眼球、赚取流量为目的,与真正的防诈教育动机不同,一旦错误内容大规模传播,还可能制造社会恐慌,甚至被诈骗集团利用来混淆视听。他提醒,这类农场影片常用说故事的方式来包装假资讯,大量运用量子、人工智慧等热门词汇,或是捏造家人受伤、突发财务状况等夸张情节,藉此吸引流量。
文章来源:台湾事实查核中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