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奇传媒/编辑部报导】昔时常见水间草丛飞舞的蜻蜓,随着都市的开发已渐渐消失了踪影,但近年臺北市推动环境復育,蜻蜓们又有了生机!想看看这些鼓动着透明翅膀的小精灵吗?来四兽山脚的永春陂湿地公园便能一亲芳泽。永春陂湿地公园是臺北市少数兼具休閒、生态、教育、滞洪防灾及歷史价值等多重功能的市民日常运动与休憩生活场域,园区丰富的生物资源,成为蜻蛉目昆虫(蜻蜓与豆娘)活跃的栖息场所,也是自然观察与环境教育的绝佳亮点。
▲永春陂湿地公园开阔且水生植物生长丰富的水域,是彩裳蜻蜓偏好的栖地环境。 图:臺北市政府工务局/提供
公园处蓝舒凢处长表示,蜻蛉目昆虫与水域息息相关,永春陂湿地公园规划了生态维护区、缓衝区及一般游憩区,营造多元栖地型态,成功吸引了不同栖性偏好的蜻蜓族群栖息繁衍。目前园区已记录到 52 种蜻蜓,占全臺已知物种的近三分之一,是臺北市12处生态化公园中,蜻蜓资源最丰富的场域。春夏繁殖季时,公园可见彩裳蜻蜓、苇笛细蟌、广腹蜻蜓、白痣珈蟌、短腹幽蟌等多样物种翩翩飞舞,展现蓬勃的生态活力。
▲公园入口几处生长浮叶水生植物的水域搜寻一下,很容易观察到停栖在叶面的苇笛细蟌。 图:臺北市政府工务局/提供
▲白痣珈蟌的翅膀在阳光下呈现耀眼的蓝绿色金属光泽。 图:臺北市政府工务局/提供
蜻蛉目昆虫大致可分为翅膀平展的壮壮蜻蜓,及双翅拢立体态纤细的豆娘两大类群。蜻蛉目昆虫的生活都与水紧密相关,尤其是稚虫(水虿)阶段,不是生活于水里就是潮湿的环境中,直到成虫时才会长出翅膀遨翔天际。
南港公园管理所庄国境主任诚挚邀请前来永春陂湿地公园,亲身感受夏日山林水景的清凉,以及耳边蝉鸣鸟语与水畔蜻蜓飞舞交织的自然乐章。同时也呼吁大家共同守护这片生态环境,游客应尽量停留于步道及设施范围,让更多物种拥有休养生息的空间。
(本文由《旅奇传媒》TR Omnimedia 提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