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千万买下心仪房产,却在入住后才惊觉「死亡阴影」盘据门口。一名男子阿国(化名)透过房仲介绍,以总价1050万元买下一处电梯大楼二楼房地,没想到装潢入住后,竟被邻居告知该处曾发生「轻生命案」,而死者还是卖方阿华(化名)的亲弟弟。阿国气得提告,要求返还部分价金。
判决书指出,阿国于2023年与卖方阿华签下不动产买卖契约,总价金1050万元,并完成过户。然而入住不久,阿国却从邻居口中得知,两年前该处公共梯间曾发生过轻生案件,死者就是阿华的亲弟弟。
更令阿国气愤的是,卖方女儿小萱(化名)在现况说明书上勾选「未发生凶宅或自杀事件」,导致他完全不知情,在未能审慎考量下签约。阿国主张,房屋存在重大瑕疵,凶宅事实严重影响价值与转售,便依民法规定提告,要求减少价金157万5000元。
阿华则是辩称,因长期受到亲属一家干扰,导致房屋閒置多年,对弟弟轻生一事毫不知情,直到交易完成后才陆续得知相关消息。阿华强调,当初甚至表达愿意「原价回购」,但阿国已花费鉅资装潢并出租获利,显然已接受现况,不应再要求折价。
小萱则是表示,她仅是代理父亲签约,并非契约的直接相对人;再者,死亡的地点是在「公共区域」,并非专有部分,影响程度不该比照室内房间。双方争执不下,诉讼一路延烧。
法官调阅警方资料发现,死者当天被发现倒卧在梯间血泊中,身旁留有轻生工具,现场明确属于住户每日必经之出入口,非单纯可绕行的公共区域。现场照片显示,死者双脚几乎摊在家门口铁门前,头部倒在鞋柜旁,位置过于贴近住家,确实会对居住者心理造成重大影响。
法官认为,该处凶宅情节「堪比专有部分」,不能用「只是公共区域」来轻描淡写。再加上估价报告指出,因凶宅污名效应,市值至少减损逾200万元,因此判决阿华必须退还157万5000元。
法官在判决中引用不动产估价师全联会规范,指出瑕疵不动产不仅包括漏水、辐射钢筋,凶宅也属其中,且伴随「污名价值减损」。即使空间无结构问题,市场普遍仍会因心理因素打折扣,转售困难度大增,金融机构也可能提高贷款门槛。
因此,本案认定阿国主张有理,依民法「瑕疵担保」条款,买方得请求减少价金。至于代理人小萱,因并非契约直接当事人,不需负赔偿责任,阿国对她的请求遭驳回。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如果您觉得痛苦、似乎没有出路,您并不孤单;勇敢求救并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愿意倾听。请拨打1995、1925或张老师专线:1980。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