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春古城西门限高2.1公尺,但还是常被撞,12月起试办禁行四轮车。(罗琦文摄)
恒春古城西门限高2.1公尺,但还是常被撞,12月起试办禁行四轮车。(罗琦文摄)

屏东县恒春古城今年建城150周年,但西门、北门屡屡遭撞,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将在西门设车阻,禁止四轮车通行,预计11月公告、12月试办,北门也将架设限高架。文资局昨(14日)晚在恒春郡福德宫广场举行说明会,有居民对车阻造型与设置位置有意见,文资所表示,试办计画不变,但车阻造型将再研究。

文资局规画,在西门两侧道路中间设置可拉提式车阻,挡板在有需求时可拆,平时禁止四轮车通行,机车可在车阻两侧通行,不会交错而发生危险。在邻近城门路口,设置车辆改道标志与告示,提醒驾驶改绕中正路或其他道路行驶,城门道路路面将铺面更新。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14日晚间在恒春郡福德宫广场举行西门交通安全说明会,12月起试办禁行四轮车。(罗琦文摄)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14日晚间在恒春郡福德宫广场举行西门交通安全说明会,12月起试办禁行四轮车。(罗琦文摄)
恒春居民嫌西门车阻太丑,引起其他居民大笑。(罗琦文摄)
恒春居民嫌西门车阻太丑,引起其他居民大笑。(罗琦文摄)
恒春居民、律师张怡(立者)认为,车阻造型与设置位置需改进。(罗琦文摄)
恒春居民、律师张怡(立者)认为,车阻造型与设置位置需改进。(罗琦文摄)

现场有居民表示,可拉提式车阻为黄底配上红色禁止汽车进入标志,「花那么多钱请人设计,怎会做出这种东西,真的很丑」;也有居民建议,车辆改道告示少用文字,驾驶没有时间看那么多文字,应设计得更直觉,让汽车驾驶一眼即知前方无法通行,同时应该在Google地图上设定为非汽车道路,防止外地人因导航误入。

落山风自然解说工作室研究员顏士雄指出,车阻跟古城意象太不搭,希望承办单位重新设计,让居民票选理想样式,也是行销宣传,票选过程也可顺便宣导禁行四轮车。

城西里长蔡芬芳则为里民发声,担心管制车辆后,城门两侧的车辆难以进出,也担心间接影响生意。恒春居民、律师张怡则认为车阻放在景观轴中心,对视觉衝击太大。

文资局回应,考量对西门周边住户影响最少情况,现阶段规画影响户数仅两户,且调查后选择大部分游客拍照位置设置车阻。另外对于车阻设计不美观,这部分会再与规画公司讨论,不过道路标志仍须符合交通法规。

恒春古城西门屡遭撞,近年来平均每年被撞一到两次,今9月就发生货车「卡门」事故。(民眾提供/罗琦文屏东传真)
恒春古城西门屡遭撞,近年来平均每年被撞一到两次,今9月就发生货车「卡门」事故。(民眾提供/罗琦文屏东传真)
恒春古城西门屡遭撞,近年来平均每年被撞一到两次,今9月就发生货车「卡门」事故,城门上方被刮出一条近2米长的刮痕。(罗琦文摄)
恒春古城西门屡遭撞,近年来平均每年被撞一到两次,今9月就发生货车「卡门」事故,城门上方被刮出一条近2米长的刮痕。(罗琦文摄)

文资局指出,替代道路虽然不如原来方便,但城门近年毁损频繁,最严重案例国有财产署求偿170万元,两害相权取其轻,虽禁行汽车,但机车、单车等交通工具还是可通行,试办期如发现对居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再讨论该怎么做。

文资局规画恒春西门设置车阻,禁行四轮车辆,但居民对车阻造型与设置位置有意见。(文资局提供/罗琦文屏东传真)
文资局规画恒春西门设置车阻,禁行四轮车辆,但居民对车阻造型与设置位置有意见。(文资局提供/罗琦文屏东传真)
文资局规画恒春西门设置车阻,禁行四轮车辆,但居民对车阻造型与设置位置有意见。(文资局提供/罗琦文屏东传真)
文资局规画恒春西门设置车阻,禁行四轮车辆,但居民对车阻造型与设置位置有意见。(文资局提供/罗琦文屏东传真)

另外一座也曾发生被撞的北门,文资局表示,将设置限高架提醒用路人注意,重点在于不影响北门整体外观。

恒春古城是全台保存最完整传统城墙城区,东、西、南、北门仍在,城墙全长2.2公里,列为国定古蹟,其中西门与居民生活圈融合,虽然限高2.1公尺,但近年来平均1年发生一到两次车辆误闯撞击城门,导致城门受损,文资局2023年起与居民讨论改善措施,当时取得共识,设置车阻方式,禁止四轮车辆进入,今年4月也通过屏东县府道安会报试办半年。

#屏东 #恒春古城 #国定古蹟 #文化资产 #西门